中國汽車業競爭激烈,經銷商為增加銷售管道,將大量已完成車輛掛牌手續,但里程數為零的新車轉為中古車銷往海外。(路透檔案照)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中國汽車業競爭激烈,卻因產能過剩,國內需求疲弱而滯銷,經銷商為增加銷售管道,將大量已完成車輛掛牌手續,但里程數為零的新車轉為中古車銷往海外。業內人士批評,此舉恐對中國汽車業造成多重負面影響。中國商務部日前發出通知,將對中古車出口實施更嚴格的監管,嚴厲打擊將新車虛假申報為中古車的行為。
香港《南華早報》報導,中國商務部的通知指出,自2026年1月1日起,車輛在登記掛牌後180天內申請出口批准時,須提交與售後維修服務的相關資訊。通知還稱,地方商務機關也將加強出口許可證發放,以及對出口商合規情況的監督。
新規旨在限制所謂「零里程」中古車的出口,有汽車製造商批評這種做法扭曲了市場。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在今年6月的1場行業論壇上批評,「零里程」中古車出口的行為,不僅嚴重損害了中國品牌在國際市場的形象,還造成了海外市場的價格混亂。
中國在2019年允許中古車出口後,就吹起這種「零里程」中古車的歪風,並隨著中國電動車製造業的發展而盛行。寧波的1名汽車出口商表示,這些「零里程」中古車在海外市場,包括中亞、俄羅斯、中東和非洲,越來越受歡迎,並說「零里程」中古車通常售價較低,卻不保證提供售後服務。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數據,2019年中國中古車出口數量為3036輛,隨後逐年增加,2024年暴增至43.6萬輛,其中約90%是「零里程」中古車。
中國汽車經銷商協會(CADCC)14日在微博發文稱,收緊的監管規定符合產業預期,並給予出口商1個月的寬限期,呼籲出口商遵守規定,以確保產業長期發展。
分析指出,「零里程」中古車的出口模式短期內雖有助於去庫存,長期而言將對中國汽車業構成多重負面影響,包括價格戰惡化和品質危機,可能導致汽車製造商不惜一切代價追求銷量,而影響產品品質和市場秩序,甚至引發信任危機。
中國汽車自媒體「汽車預言家」發文指出,「零里程」中古車在形式上已滿足登記掛牌的條件,既可規避新車出口所需的高認證門檻,又能享受高達13%的出口退稅,因此成為不少出口商的套利方法。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