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N經濟通》用AI偷雞摸狗?中國電商遭圍攻

2025/11/21 07:00

Shine正受正遭法國總理下令要啟動程序,停止該網站在法營運(路透)Shine正受正遭法國總理下令要啟動程序,停止該網站在法營運(路透)

再惹眾怒 ! 巴黎全球首家實體店成「反Shine戰場」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電商巨頭 Shine(希音)近日在法國巴黎市中心開設全球首家常駐實體店,原本想高調宣示「時尚進軍歐洲」,結果開幕前就惹出驚天爭議。

據報導,在開幕前,被踢爆其網路平台上販售具有兒童形象色情「玩偶」,以及法國禁止的2類武器,包括「僵屍刀」及套在手指上可增強毆打力度的「指虎」。這在法國被歸為「非法武器」,與連續大量射擊的槍械,以及大炮、地雷等用於戰爭的武器是同一級別。

現今,Shine正遭法國總理下令要啟動程序,停止該網站在法營運。隨後,Shine保證已全面禁止銷售「性玩偶」類產品,並暫停在法國的「市集」(marketplace)業務,以「審查並加強」第三方賣家在其平台上的運營,但火勢早已蔓延全歐。

法國決定,將進一步在歐洲層面採取行動。法國外交部長巴羅(Jean-Noel Barrot)表示:「希望能更進一步,歐盟委員會必須採取行動,不能再等了」。

數據顯示,今年Shine已在法國因違反Cookie法規、虛假促銷、信息誤導及未申報塑料微纖維等問題被處以3筆罰款,總金額高達1.91億歐元。專家指出,Shine 以「超低價快時尚」席捲全球150國,卻始終爭議不斷,從抄襲、劣質、污染到血汗工廠,市場的批評聲從未停過。

這次,巴黎開店現場成為「反Shine戰場」,本應消費者開心的購物,卻經歷了嚴格安檢的進店程序,外面還站滿大批不斷聚集的抗議者,舉著「Shine可恥」標語吶喊,大批警力也到現場維持秩序。這場全球首場開幕秀,全變了味。

先前,Shein的神秘演算法成為新訴訟焦點。(擷取自社群平台)先前,Shein的神秘演算法成為新訴訟焦點。(擷取自社群平台)

利用AI演算 抄襲全球時尚低價搶市

在時尚產業裡,創意通常被視為最珍貴的資產,但在Shine眼中,靈感是可以被「量化」的材料。多位專家指出,這家公司把「AI」與「超短鏈供應網」煉成一套全球最鋒利的複製機器。

簡單來說,Shine不靠靈感發想新系列,而是讓演算法在社群平台上狩獵。

Shine的演算法會掃描 Pinterest、Instagram、TikTok 等平台的熱門穿搭與設計師作品,利用影像識別(Image Recognition)技術,將服飾的顏色、剪裁、布料、飾邊等拆解成數據標籤,系統再分析哪些元素在短時間內最具「爆款潛力」,並生成數百種「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的款式。

接著,Shine進行小批量試單上架,只要該款式銷售數據亮眼,供應鏈便能在幾天內完成量產,這就是Shine以「速度稱霸」的祕密公式。

根據《Dazed》曾報導,英國設計師普拉多(Bailey Prado)在Instagram 上公開指控Shine抄襲她的20款鉤針設計,甚至附上對比照片。隨後據統計,被竊用的設計數量已增至45款,這些產品原價介於95至300美元,但在Shine平台上只賣20美元或更低。

不只普拉多,時尚監督機構Diet Prada曾指出,法國品牌Maison Cleo的220歐元設計款襯衫,也被Shine降價至8美元,還有鉤針編織時尚品牌Elexiay的設計師也分享了自己被Shine抄襲的經歷,直言「看到心血之作淪為機器複製品,真是令人沮喪」。

外媒直言,想必正是這些低得離譜的價格,使得Shine成為美國下載量最高的購物應用程式。

有專家指出,這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整體複製,而是將設計「模組化重組」,直把不同服裝的袖口、顏色、剪裁拼湊成一件新商品,這種「近似但未完全複製」的策略,避開法律上的直接侵權定義,讓該品牌長期在灰色地帶遊走,卻難以被定罪。

2023年7月,3位藝術家向加州聯邦地區法院提起訴訟,指控Shine肆意竊取智慧財產權,其行為已構成敲詐勒索。該訴訟指出,Shine的演算法不僅能識別網路流行趨勢,還能識別「最具商業潛力」的設計,並產生自己的版本,通常是完全複製品。

訴訟更稱,Shine在幾乎沒有提供任何額外資訊的情況下,就將這些複製品交給工廠,甚至推測演算法可能會試圖修改設計,但有時只是「出於商業需要」而複製。

這起案件成為時尚產業罕見的「AI 侵權」訴訟,包括《華爾街日報》、《路透》、《BoF》與《紐約時報》都報導指出,Shine的演算法,正被視為這場爭議的核心證據。《BoF》更直言,這些訴訟主張不僅是抄款,還牽涉「算法驅動」流程,Shine的神秘演算法已成為一起引人注目的新訴訟的焦點。

2022年,Shine新品上架數量高達31.5萬件,遠高於H&M等競爭對手。(法新社)2022年,Shine新品上架數量高達31.5萬件,遠高於H&M等競爭對手。(法新社)

不靠靈感靠演算法!2天完勝 H&M

許多專家形容,Shine的行銷策略是一場「演算法戰爭」。不同於傳統品牌依靠形象廣告或明星代言,Shine 選擇直攻社群平台,以流量為導向、以數據為武器,在 TikTok 與 Instagram 大量投入行銷預算,推動「ShineHaul」的拆箱潮流,許多網紅拍攝影片,一次展示數十件衣服,強調「大量購買、低價入手」的快感。

專家指出,這種影片模式簡單,但成效驚人。據 NielsenIQ 觀察,此類影片平均觀看次數動輒數百萬,直接將「超快時尚」推上演算法頂端。

數據顯示,Shine的「超快時尚速度」可從新品數量上看得一清二楚。據市場研究機構 NielsenIQ 統計,2022 年 Zara 約上架 6850 件新品、H&M 約 4400 件,但Shine則高達 31萬5000件,遠遠超越競爭對手。

相較於其他品牌需要數週、甚至數月才能完成的開發流程,Shine僅需2天,就能完成H&M需幾個月才能完成的新品發售。透過演算法不斷調整推播,消費者受推薦後的每一次點擊,都讓這套高度自動化的流量煉金術,成為挹注Shine營收的大補丸。

2022年,Shine從私募股權公司獲得增資約10億至20億美元,當時主要投資方包括泛大西洋投資集團(General Atlantic)、老虎環球管理(Tiger Global Management)和紅杉中國(Sequoia Capital China)。在該輪增資後,Shine的估值約為1000億美元,超過了兩家最知名的快時尚跨國公司Inditex(旗下擁有 Zara 和 Mango)和H&M的總市值。

根據《Time》雜誌報導,2022年Shine一年推出逾200萬款商品,預計全球銷售額超過100億美元,其應用程式在2022年於美國市場的下載量超過亞馬遜。據統計,Shine 2023年營收超過300億美元(約新台幣9344億元),2025年甚至有機會翻倍成長。

Shine先後在紐約及倫敦尋求上市失敗後,今年透過保密形式向港交所申請上市。(擷取自社群平台)Shine先後在紐約及倫敦尋求上市失敗後,今年透過保密形式向港交所申請上市。(擷取自社群平台)

紐約及倫敦均拒上市申請 千億估值只剩3成

《彭博》報導,Shine向投資者表示,預計2025年獲利將達到20億美元,按年增長達82%,收入增幅約15%。消息人士稱,Shine將透過加價及削減成本,抵消美國關稅的影響。

對於Shine如何能賣出1.99美元的裙子、3美元的上衣,市場多有質疑與爭議,這種「離譜低價」是否涉及剝削或逃稅。雖然Shine成功降低成本的原因包含其而逃稅問題則沒有確切證據,但低價模式可能導致部分商品價格過低,引發外界質疑。

據報導,Shine 能以低價迅速攻城掠地,背後的關鍵因素之一,包括其簡化的供應鏈和營運模式,例如無實體店、低庫存需求等,還有曾被揭露與低廉勞工成本和嚴苛的工作條件有關,但還有「跨境免稅制度」所帶來的成本優勢。

分析師指出,除此之外,先前Shine 與 Temu也祭出短期補貼,包括數美元的洋裝、低於成本的飾品價格等。有產業觀察指出,這類定價策略可能使中小型品牌的市場空間受到壓縮。

以美國市場為例,先前Shine 大量使用de minimis 規定(單筆進口金額 800 美元以下免關稅),將訂單拆分成小包裹直接寄送給消費者,因而節省關稅與通關流程所需費用。

但現今市場認為,美國「最低豁免」漏洞被關閉後,預計Shine的業務恐受到打擊。畢竟,美國是Shine最大的市場,佔該公司約30%的總營收,並以年輕族群為主要用戶。

先前,Shine先後在紐約及倫敦尋求上市失敗後,今年中透過保密形式向港交所申請上市。據報導,Shine考慮將總部從新加坡遷回中國,盼藉此獲得北京當局批准,推動在香港的IPO計畫。

分析師認為,這是該公司在多次上市受阻後的最後手段。

Mergermarket 亞太股票資本市場主管 Perris Lee指出,Shine計畫將總部遷回中國,顯示已用盡其他選項,這是在多次上市受阻後的最後手段。Perris Lee稱,Shine經過多年努力後,將自己定位為全球品牌、而非中國時裝公司後,但現在又回到原點。更糟的是,這個最新考量是在「估值大跌」之後提出。

Shine在2020年時,估值才剛過百億美元,到了2022年已到1000億美元,但如今面臨投資人壓力之下,估值已砍至約300億美元。市場分析認為,Shine最終在港掛牌時的估值與募資規模,將取決於中美貿易政策後續發展、港交所監管結果,以及對供應鏈風險的揭露與應對。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