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預估AI建設推動全球電力需求翻倍 能源產業迎新商機

2025/11/03 16:39

工研院預估AI建設推動全球電力需求翻倍。(彭博)工研院預估AI建設推動全球電力需求翻倍。(彭博)

〔記者洪友芳/新竹報導〕工研院指出,AI的應用發展已成為疫後經濟的新成長動力,也帶動超大型資料中心的快速佈局,預估全球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到2030年將成長超過一倍,達到約945 TWh(太瓦時),這個數字略高於當前日本全國的總用電量;AI建設創造大量用電需求,促使能源產品需求大增,估計全球2030年複合成長率(CAGR)將達8.6%,能效、電源、電力設備產業有機會搶占全球擴大的新商機。

面對AI基礎建設快速發展與淨零排放目標壓力,能源產業正處於轉型關鍵期,工研院今(3)日上午於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眺望2026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能源 x AI 建設」場次,聚焦AI基礎設施擴張帶動的電力需求與能源挑戰,並從國際趨勢、產業動態與商業模式探討能源效率、綠電與電力系統的創新機會。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副總監王孟傑以「AI建設擴大下的能源產業新機會與挑戰」為題演講指出,AI的應用發展已成為疫後經濟的新成長動力,也帶動超大型資料中心的快速佈局。然而,AI資料中心已成為了超過100MW等級的吃電怪獸,也使得各國重新評估國內電力供需問題。

王孟傑表示,依國際能源署(IEA)預測,全球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到2030年將成長超過一倍,達到約945 TWh,這個數字略高於當前日本全國的總用電量。AI是此成長背後最強勁的驅動力,其中專為AI優化的資料中心電力需求,預計到2030年將成長超過四倍。這股電力需求的浪潮正引發新的能源產業商機。能源效率的提升,美國、歐洲等先進國家的電力需求長期處於持平甚至下降的狀態,但AI的崛起徹底逆轉這一趨勢,科技巨頭的選址條件也由「市場優先」、「光纖優先」的現狀,逐漸朝具備完善基礎建設的方向發展。這使得能源部門相關產業找到新的成長軌道。

他指出,AI處理器極高的功率密度,已不滿足於傳統的氣冷技術效率,促成液冷市場的快速增長外,LNG冷源也成為重要資源;為了實現永續發展目標並鎖定長期穩定的能源價格,建設AI資料中心的科技巨頭已成為透過PPA或自行投資新電廠,成為全球新增乾淨發電設備的新驅動力;為提供AI資料中心全年無休的穩定電力,各式儲能系統與先進電力設備成為不可或缺的能源技術。估計2025年全球資料中心帶動廠內能源相關設備市場達419億美元,2030則可達633億美元的規模,CAGR可達8.6%。

另一方面,王孟傑表示,資料中心投資具備國際地緣政治的特性,因應市場化需求而造成過度集中的現象,也使得電力公共事業面臨極大的挑戰。這不僅僅是漸進式的增長,而是一場典範轉移:習慣於管理平緩需求的電業和電網規劃者,如今必須應對由單一產業驅動的指數級增長曲線,加上淨零減碳的需求仍在,使得電力產業與資料中心業者同步在減碳議題各自努力。

王孟傑認為,臺灣位於東亞島鏈的重要節點,近年在能源效率、乾淨能源、電力設施之政策與產業發展也有一定的成果。在快速成長的AI建設需求下,應運用各種能源產業的能量,以協助建設新的智慧數位基地,達到「數位X綠色雙轉型」的境界。

微電網可整合負載、再生能源、儲能及其他發電設備進行調度,並在電網故障時切換至「孤島模式」,確保營運不中斷,是提升韌性的關鍵解方。但須具備快速反應、智慧能源管理與多能源協調等功能,以平衡算力需求、供電穩定及電力成本。

對台灣而言,AI驅動的能源轉型浪潮,也為產業帶來新契機。憑藉在電力電子、儲能與能源管理的既有基礎,台灣廠商可藉由參與示範應用,尋求國際合作的切入點。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