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廢料資本」崛起 ! 彭博點名:下場博弈主角是「這金屬」

2025/11/03 10:54

中國「廢料資本主義」崛起,從最大買家變成原料供應者,礦業巨頭迎來新對手。(法新社)中國「廢料資本主義」崛起,從最大買家變成原料供應者,礦業巨頭迎來新對手。(法新社)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正在重新定義其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場中的角色,這個長期被視為鐵礦石最大買家的國家,正逐步從「消費者」轉型為「供應者」與「競爭者」。《彭博》專欄作家大衛‧菲克林示警,未來鐵礦石市場的發展,正如目前的稀土市場一樣,或許正接近一個轉折點,屆時中國作為供應國的實力,將與其作為消費國的實力相匹配。

據報導,近期北京下令鋼鐵企業暫停向全球最大礦商必和必拓(BHP)採購,以抗議定價爭端,同時大力發展國內廢鋼產業,試圖以回收金屬取代部分進口礦石需求。主要起因是在2010年時,BHP與淡水河谷推動現貨定價機制,此舉讓中國鋼企成本飆升,礦商獲利則暴增。

鐵礦石是中國僅次於晶片與原油的第三大進口項目,去年花費高達1330億美元(約新台幣4.09兆元),其中約3分之2依賴澳洲供應。但在15年前,這樣的對抗幾乎不可想像,當時中國鋼鐵業高度依賴必和必拓(BHP)、力拓(Rio Tinto)和巴西淡水河谷(Vale)3大巨頭。

但,現今局勢正在逆轉。據報導,在非洲幾內亞,力拓與中國鋁業公司(Chinalco)合資開發的Simandou鐵礦已開始運出首批礦石。分析師指出,這個合作本身正是中國為削弱西方礦商壟斷所下的棋。

更重要的是,中國國內廢鋼回收體系正在成為真正的「地下礦山」。據了解,成立僅1年的華潤再生資源,正致力整合中國龐大的廢棄物回收業,以期每年產生高達2.6億噸的鐵廢料。隨著汽車報廢、家電更換與舊建築拆除,中國城市正在孕育一座座的「鋼鐵金礦」。

中國政府推動「以舊換新」的政策,更是加速了這一進程,使得今年報廢汽車數量突破1000萬輛,加速這股金屬回收浪潮。

專家指出,隨著Simandou鐵礦與國內廢鋼供應的雙重擴張,中國在鋼鐵原料市場的地位達到近20年來最強。與此同時,中國國內需求卻在萎縮,其新開工住宅面積創2005年以來最低,鋼產量跌至2018年水準。這種結構性轉折意味著,工業時代以開採礦石推動經濟的模式,正在讓位給以回收金屬為核心的「廢料資本主義」。

根據寶鋼集團研究,全球鋼鐵中的廢鋼比例將從2023年的30%上升至2030年的40%,並在2050年達到50%。值得注意的是,精煉鐵礦石的產量則難再顯著增加,未來的成長幾乎全來自回收金屬。

中國長期奉行「韜光養晦」策略,如今正進入實力足以「以供應者之姿」影響全球市場的臨界點。在這個新興的「廢料資本主義」時代,中國的廢鐵堆可能比任何一座礦山都更具戰略價值。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