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多年來並未達到讓中國重組經濟結構,減少出口和增加國內消費的目標。(美聯社檔案照)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備受矚目的川習會於上週落幕後,美中貿易戰雖然暫時休兵,但美國多年來並未達到讓中國調整經濟結構,減少出口和增加國內消費的目標。貿易戰並未促使中國重新平衡其經濟,反而讓中國意識到,必須降低在半導體等關鍵領域對美國的依賴,並持續重商主義貿易政策。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歷屆政府都曾寄望中國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WTO),能促使該國開放政治體制,但數十年來,促使中國政治自由化的希望已然破滅。儘管如此,川普總統的許多高級顧問仍對中國經濟自由化抱持希望,白宮官員曾表示,要利用美國的經濟實力促使中國放棄「重商主義」貿易政策,即優先考慮出口,補貼製造業,且不鼓勵中國14億人口消費。
美國戰略家認為,透過關稅可抑制中國出口,促使中國在國內尋找新的成長來源,以讓消費者增加支出和減少儲蓄;透過向中國施壓來刺激國內消費,中國將開始向世界各國購買更多商品,進而減少貿易順差,使美企和農民可以開拓1個潛力巨大的消費市場。
但川普重返白宮後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並未撼動中國,中國反而採取強硬的反制措施,包括擴大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和停買美國黃豆。雖然川習會後,美中貿易戰暫時休兵,但這場會議並未觸及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問題。
紐約智庫「亞洲社會政策研究所」(ASPI)研究員卡特勒(Wendy Cutler)表示,美國這次與中國的貿易談判更側重於穩定兩國關係,而不是透過解決性問題來推進兩國關係,而解決結構性問題似乎已經不可能了。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學院(SAIS)國際事務教授法雷爾(Henry Farrell)表示,貿易戰帶給中國的教訓恰與美國的預期相反,不但沒有促使北京當局重新平衡經濟,反而讓習近平意識到,中國必須降低在半導體等關鍵領域對美國的依賴,並發展能夠反擊美國的武器,例如對稀土的壟斷地位。
但諮詢業者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董事梅爾頓(Oliver Melton)指出,如果不採取積極的措施來調整經濟結構,中國經濟成長將會放緩,與貿易夥伴的摩擦也會加劇。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