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長勝」真正原因曝光 ! 達利歐揭「2情況」的表現最突出

2025/10/31 10:56

達利歐認為,黃金應視為「基本貨幣」而非投機工具。(彭博資料照)達利歐認為,黃金應視為「基本貨幣」而非投機工具。(彭博資料照)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橋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創辦人達利歐(Ray Dalio)在最新文章中指出,歷史上黃金在2種情況下表現最為突出,包括金融或債務危機導致的高稅與資產徵用,以及經濟與金融戰爭(如制裁、凍結資產)。

達利歐表示,黃金不依賴任何政府或銀行體系,因此不容易因制裁、金融危機或系統攻擊而喪失價值。正因如此,黃金在長期歷史中被證明是最可靠的貨幣形態,能在極長時間尺度上維持與生活成本同步的實質價值。

達利歐指出,數千年以來,黃金在各國都被視為貨幣,而所有其他貨幣最終都消亡。他將貨幣分為2種,一種是有實物資產支撐的「硬貨幣」,例如與黃金或白銀掛鉤的貨幣;另一種則是沒有資產支撐、完全由政府與央行決定供應量的「法幣」。

達利歐表示,當政府債務規模過大而黃金儲備不足時,金本位體系就會崩潰。歷史上,各國領導人通常面臨兩種抉擇,要麼堅持金本位導致債務違約與通縮蕭條,要麼放棄金本位、印鈔以緩解債務壓力,代價是貨幣貶值與通膨。

但無論哪種方式,最終都導致債務與貨幣重組,透過物價上漲實現經濟再平衡。

他舉出1933年與1971年金本位終結為典型例子。1971年美元與黃金脫鉤後,全球全面進入法幣體系,而此後在高債務時代,央行往往選擇大量印鈔,造成通膨並推高金價。長期而言,黃金維持購買力的能力遠勝任何法幣,這也是為何它現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儲備資產、僅次於美元。

達利歐指出,紙幣與黃金各有優勢,紙幣因帶利息,在高利率環境中可能提供更高報酬;但當貨幣貶值或信用風險上升時,黃金的吸引力會上升。

他強調,投資人不應嘗試擇時,而應將黃金視為長期配置的一部分。根據他的模型,黃金的合理比例約為投資組合的5%至15%,視風險偏好而定。從長期角度看,黃金實質回報率約1.2%,與現金呈負相關,因此能在各種經濟環境中提供流動性與保護。

他同時提醒,黃金並非生產性資產,不會創造現金流或利潤,但其價值在於「抗沒收」與「抗通膨」。黃金不依賴任何政府或銀行體系,因此不容易因制裁、金融危機或系統攻擊而喪失價值。

正因如此,黃金在長期歷史中被證明是最可靠的貨幣形態,能在極長時間尺度上維持與生活成本同步的實質價值。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