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對年收900萬日圓的雙薪夫妻,買下夢想庭院宅後不到2年,因1個疏忽只能被迫賣屋。示意圖。(法新社)
一對年收900萬日圓的雙薪夫妻,買下夢想庭院宅後不到2年,因1個疏忽只能被迫賣屋。示意圖。(法新社)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對多數人而言,買房是人生中最昂貴的一筆開銷,因此多數人在下決定前,都希望排除所有潛在風險。然而,現實往往不如預期,真正重要的,是在「意外發生後」是否有足夠的準備。
日媒指出,一對30多歲新婚夫婦在房地產業務員的遊說下購買「超值庭院宅」,卻在不到2年的時間,因無法負擔貸款而被迫進行「任意賣屋」(即與銀行協商同意後出售房產以償還貸款),事後非常懊悔。
據報導,7年前,當時正值32歲的A先生與新婚太太合計年收入約900萬日圓(約新台幣近180萬元),住在租金10萬日圓(約新台幣近2萬元)的公寓。有天,兩人經過房屋銷售中心,被銷售人員推薦一棟「超值」的新建庭院住宅,他們在衝動下,決定購入帶有花園的房子。
起初這對夫妻生活非常舒適,但在半年後A先生出現身心俱疲的感受,主因是每天需搭乘擁擠電車通勤75分鐘,加上孩子出生,夫妻倆重新檢視收支,才驚覺房貸壓力巨大,還款負擔率高達34%。
A先生指出,雖然這數字在銀行核貸上限內,但實際上他們的生活是捉襟見肘,坦言這樣下去,恐怕撐不住。因此,他向銀行求助、獲得3種方案,包括延長貸款年限、暫時減少每月還款金額,或暫緩償還本金。
但A先生清楚,收入不足才是根本問題,延後或減額都只是拖延。在思考許久後,他詢問是否能賣屋止損;對此,銀行指出,若採「任意賣屋」方式,可比法院拍賣以接近市場價格出售,並可協商遷出時程。
最後,這對夫妻決定,已經撐不下去了,把房子賣了吧。
據報導,由於該房屋地點良好、屋況新穎,最終這對夫妻以略高於購入價的價格售出,足以償還貸款及搬遷開銷。在全身而退後,夫妻倆也搬回租屋,A先生轉職後收入穩定提升,太太也在育嬰假後重返職場。
專家指出,A先生這次的購屋失敗,正是購買了超出收入負擔能力的房子,再加上長距離通勤讓生活壓力倍增,所幸他們及早察覺問題並採取行動,避免了更嚴重的財務崩盤。
經歷挫敗後,他們再度開始謹慎地尋找新房,這次特別重視還款比例、通勤距離與生活便利性。現今,A夫妻考慮購買一棟價值5000萬日圓(約新台幣1000萬元)的中古獨立住宅,在理財規劃師的建議下,先生計畫貸款4500萬日圓(約新台幣897萬元)、分30年償還,每月還款約14萬日圓(約新台幣2.8萬元)。
數據顯示,以目前A夫妻年收合計1080萬日圓(約新台幣215萬元),還款負擔率約21%,看似合理且安全。
專家認為,購屋是人生中最大的投資,任何「看似划算」的提案都值得反覆思考。與其事後懊悔,不如在購屋前多聽第三方專業意見,以冷靜、現實的眼光面對夢想與能力之間的落差。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