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指出,大規模人工智慧投資計畫往往會導致開出支票的公司,其市值大幅成長。(路透)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彭博》指出,人工智慧(AI)熱潮正在股市中形成一種驚人的新算式,這點從大手筆投資AI的企業中顯現出背後邏輯,即「算力為王、AI為主戰場」,推動這些公司的市值往往出現更大幅度的成長,以輝達(NVIDIA)與阿里巴巴(Alibaba)為最新例子。
據報導,分析師指出,現今「投資者持續看好AI基礎設施的支出」,這點對輝達非常有利,推動目前AI相關公司的股價表現強勁,一些分析師甚至警告,AI相關類股可能已被超買(overbought)。
據報導,輝達在上週宣布擬斥資50億美元(約新台幣1535億元)收購英特爾(Intel)股權,隨後再公布對OpenAI高達1000億美元(約新台幣3兆元)的投資協議。在這兩項計畫宣布的短短數日間,輝達市值暴增逾3200億美元,近乎當初投資金額的3倍。
而中國的阿里巴巴也在上週三公布,其AI投資將超過今年初設定的500億美元(約新台幣1.5兆元)目標。雖未公布具體數字,但消息一出,美國ADR股價應聲上漲約10%。僅此一波消息,就為阿里巴巴帶來超過350億美元(約新台幣1兆元)的市值增長。
過去企業的大規模支出計畫通常需經歷一段時間才能反映在股價上,但現在只要市場展現「只要承諾大、布局明確」,就能引爆資金流入的現象。對於願意投入資料中心、AI基建並力爭成為領導者的公司,投資人興趣強烈。
對此,Global X Management Company LLC 主題研究主任德賽(Tejas Dessai)指出,市場已深信「成為 AI 領導者」需要巨額投資,也深信掌握規模與基礎設施即可從中獲利。
《彭博》指出,今年以來,其他一些公司也因承諾在人工智慧領域合計投入超過3170億美元(約新台幣9.7兆元)而股價上漲,例如Meta 、微軟(Microsoft) 、Alphabet、亞馬遜(Amazon)等,這些公司的股價漲幅是標普500指數在2025年上漲的主要貢獻者,這4家公司的合計市值增幅達1.8兆美元(約新台幣55.2兆元),遠超出投入金額。
此外,甲骨文(Oracle)也因為與OpenAI、軟銀、Meta 等合作,再加上穩健盈利前景而成為投資焦點。甲骨文預計,2026年度資本支出達350億美元,2029年將升至650億美元(約新台幣近2兆元)。其股價今年已上漲超過80%,市值增加近3900億美元(約新台幣11.9兆元)。
上個月,阿里雲CEO吳泳銘表示,為了迎接ASI時代的到來,對比2022年這個GenAI的元年,2032年阿里雲全球資料中心的能耗規模將提升10倍。
分析師指出,超級AI雲將成為下一代電腦,需大量晶片、儲存、資料中心、算力資源。在如此場景下,投資人所看到的是「未來經濟架構的重組」,晶片、資料中心、算力基建正成為新的戰略資產。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