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於今(27)日舉辦院長佈達暨交接典禮,由前副院長張培仁(右)接任院長。(記者洪友芳攝)
〔記者洪友芳/台北報導〕工研院於今(27)日舉辦院長佈達暨交接典禮,原任院長劉文雄退休,由前副院長張培仁接任院長,張培仁致詞脫稿演出,展現幽默、務實的特色,金句連發,在場諸多產業界的工硏院院士笑聲及掌聲不斷。他說,巳經把工硏明年要執行的所有科技計劃書「全部讀完了」,也就是明年要做都讀完了,他太太還不解地說:「怎麼有人會做這麼無聊的事情?」他也指出,臺灣很多產業其實利潤並不高,如果產業沒有賺到錢,工研院講要做什麼幾乎都是白講,希望工硏院要協助產業界獲利,當產業界獲利,營運才會永績發展。
張培仁今天在工硏院董事長吳政忠、前任院長劉文雄之後致詞,他幽默地說,他發現董事長跟劉院長都沒有看稿子,讓他倍感壓力,所以,他也要脫稿演出;接任工硏院長,他感謝長官們的支持,但知道擔任這個職務,當時是笑不出來的,因為這是一個艱鉅的工作。
張培仁指出,因為比起9年前在工研院當副院長,現在國際情勢及大環境變化完全不一樣,「9年前,那時候美國總統比較穩定」,現在產業界的變動也快速,整體而言,對他來講,可說倍感壓力。不過,他也自嘲笑說,「當不上院長才會緊張,當上就絕對不緊張」。
張培仁並說,友嘉集團創辦人暨總裁朱志洋寫了一封信建議他該怎麼做,他參考並提出未來三大方向。第一個要凝聚專才,工研院是經濟部旗下最大的研究機構,規模最大、責任也最大,他認為以後應協助政府,整合所有的研究單位及合作夥伴,一起來努力。
張培仁認為,臺灣的各個產業,所面臨的挑戰其實差異非常之大,電子業、化工、機械業等產業,都非常不一樣。工研院的各所,各所應該針對各產業的需求去訂定不同的發展策略,最重要的目的是要能夠協助產業,協助產業是工研院的根本,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另外,工硏院過去主要是發展前瞻技術為重,不過,有很多中小企業並不需要前瞻,關鍵組件如果能在臺灣製造取代進口,是可以增加價值。
第二是深耕臺灣,張培仁表示,工硏院發展52年,受政府及產業的照顧,回饋產業是根本,也期許是協助政府擬定產業策略的幕僚;臺灣高科技在全世界表現非常優秀,有目共睹,維持領先地位,也希望工硏院針對不同的產業,有不同的應對之策,協助產業維持競爭優勢。
此外,張培仁指出,臺灣有167萬家中小企業,面臨更多的挑戰,尤其面對AI、數位轉型、關稅、供應鏈重組等,也期待工研院應該扮演一個協調的角色,成為產業界在研發的夥伴,為中小企業服務、加速中小企業的創新跟轉型,協助他們在全球更有競爭力。
針對佈局全球,張培仁說,他接觸製造業工廠,深刻了解到一件事情,「其實臺灣很多產業其實利潤並不高」,如果產業沒有賺到錢,他前面講的幾乎都是白講,期望工研院協助產業界獲利,這樣產業界營運才會有永續。
張培仁並指出,工研院明年要執行的所有的科技計畫書,他已經全部讀完了,也就是說明年要做,他巳全部了解,他還幽默地說,他太太不解地認爲「怎麼有人會做這麼無聊的事情」,他說他往來的朋友都是這種人,他也需要認真。
曾任工研院院長史欽泰今天也出席典禮,張培仁有感而發地說,他非常感動,50年前,他們他們那一代到美國去取經,把當時的先進半導體技術帶回臺灣,相隔50年後,他希望我們這一代也能夠對國家有所貢獻,目前臺灣所面臨到的問題不太一樣,但卻是反而是把產業帶出去,或產品帶出去。他希望自己未來我會以專業經理人的角色,腳踏實地全力協助政府服務產業,希望攜手同心,一起為臺灣開創一個更輝煌的未來。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