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制裁下,俄羅斯自8月以來仍從北極液化天然氣2號計劃向中國運送了11艘液化天然氣油輪。(路透資料照)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國拜登政府時期透過多輪的黑名單行動,對俄羅斯實施制裁,癱瘓了北極液化天然氣2號(Arctic LNG 2)設施週邊的物流、航運和資金系統。然而,船舶追蹤數據顯示,自8月以來,俄羅斯已成功從當地運出11艘滿載液化天然氣(LNG)的油輪,背後有中國的幫助。
《華爾街日報》報導,接收俄羅斯天然氣的是中國的北海港,這座城市過去曾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地點,現在已成為俄羅斯北極地區天然氣出口的關鍵節點。
卡內基俄羅斯歐亞中心(Carnegie Russia Eurasia Center)主任、專注於中俄關係的陳寒士(Alexander Gabuev)表示,這對中國經濟和俄羅斯的戰爭機器都有利,中國不再覺得有必要過度擔心美國的反應。
自烏克蘭爆發戰火以來,美國和其盟友一直試圖削弱俄羅斯的能源產業,但莫斯科一次又一次的找到漏洞。北海天然氣管線已成為這莫斯科相關努力的關鍵通道,也是進一步深化與中國關係的手段。
最新的制裁出現在上週,川普政府對俄羅斯2大石油出口商俄羅斯石油(Rosneft)和盧克石油(Lukoil)實施新的措施。同一天,一艘長度接近3個足球場的油輪「Iris」停靠在中國的北海港,裝載著受制裁的俄羅斯天然氣設施的液化天然氣。
在俄羅斯急於籌資之際,規避制裁已成為國家優先事項,由於俄羅斯經濟已經開始衰退,應對制裁的任務尤其迫切。觀察家表示,對於北京而言,這既是搶過俄羅斯廉價燃料的機會,也是美中貿易戰當中釋出的反抗訊號,而中國和俄羅斯似乎也沒有努力掩飾這些貿易。
俄羅斯的油氣出口在傳統上是克里姆林宮資金來源和地緣政治的影響力,但自從失去大部份歐洲市場以來,油氣出口就出現了下滑,儘管莫斯科能夠為其石油找到新買家,因為石油更容易透過船舶運輸,但事實證明要彌補過去透過固定管線運輸的天然氣損失更加困難,這使得北極液化天然氣2號計劃更為重要,也自然成為西方制裁的目標。
中國在2021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進口國,城市、工廠和發電廠正逐步擺脫對燃煤的依賴,與此同時,對暖氣和發電的需求也愈來愈大。根據中國海關統計,2024年液化天然氣進口量增加7%,達到7600萬噸。北海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在2016年正式投入營運,並持續擴建,為雲南、貴州、湖南、廣東、福建等中國南方省份提供穩定的天然氣供應。
北極液化天然氣2號對於中國相當具吸引力,因為他的價格比地區內其他LNG的價格更低。但為了避免美國次級制裁的風險,中國已將北海港作為實際的入口。數據供應商Argus分析師西尼爾(Martin Senior)表示,該馬頭的營運商是中國國營企業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該公司主要擁有的資產都在中國,對於美元金融體系的曝險有限,這使得港口及其所有者不太容易受到美國次級制裁的風險。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