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局長廖承威主持各國AI專利技術布局分析記者會。(記者林菁樺攝)
〔記者林菁樺/台北報導〕經濟部智慧局今(23日)公布「各國AI專利技術布局」,智慧局長廖承威表示,AI就是不斷訓練再訓練,專利是所有科技發展的前緣指標,全球AI專利申請趨勢於近10年內大幅成長,至2020年已突破3萬件,台灣近8年也成長9倍,且和全球趨勢相同,「機器學習」、「機器視覺」都是AI專利技術「申請熱區」。
智慧局對AI專利整體技術及其AI硬體、知識處理、機器學習、演化計算、機器視覺、自然語言處理、語音及規劃與控制等8個分項技術,透過全球專利檢索系統(GPSS)對近年AI專利申請趨勢進行分析。
廖承威表示,AI已經回不去,且專利數據也能佐證,尤其「機器學習、機器視覺、規劃與控制」均是全球、台灣AI專利申請項目的前三名,趨勢一致;其中,無論在全球或我國,機器學習、機器視覺二分項技術加總占比皆已過半。他分析,國家科研已超前部屬,尤其台灣ICT、晶片製造、設計、伺服器等產業具優勢,台灣扮演重要供應鏈角色。
至於在全球AI整體技術前10大申請人當中,美國申請人有IBM、微軟、谷歌、亞馬遜、英特爾等5家、中國申請人有北京百度網訊科技、華為等3家公司,兩國AI專利技術擁有高度的整體競爭力。
台灣部分,主要的技術參與者為鴻海、工研院、中華電信、資策會及英業達等5家公司或法人,廖承威分析,鴻海可能著墨在電動車領域,因此在「機器視覺」搶下第一。值得注意是「機器學習」領域,在台灣的前10大申請人包括高通、應材、ASML、三星電子、科磊等,仍是半導體相關供應鏈為主。
而台積電是我國專利申請王,為何沒出現在AI專利申請榜上,廖承威表示,台積電主要是晶圓代工,會依照客戶所需,基本上AI技術可能屬於高通、聯發科等客戶身上,也可能透過營業密保護不會特別申請。智慧局也補充,此次是AI專用技術,台積電的晶片製造半導體技術屬於通用技術,並未在此次AI專利技術領域,因此呈現的數據統計不代表台積電沒有AI專利。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