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纖吳東昇:中國聚酯粒滲透台灣 產業艱困但永遠有機會

2025/10/14 12:25

化纖大廠新光合纖董事長吳東昇(右4)今日出席台北紡織展。(記者方韋傑攝)化纖大廠新光合纖董事長吳東昇(右4)今日出席台北紡織展。(記者方韋傑攝)

〔記者方韋傑/台北報導〕化纖大廠新光合纖(1409)董事長吳東昇今日出席台北紡織展,談到台灣在聚酯粒(Polyester chips)進口來源結構上,已明顯受到中國市場的滲透,「台灣從中國進口的量比例比泰國還高,儘管產業環境艱難,但在策略轉型與創新之下,可望助攻明年營運表現,「生意永遠辛苦,但也永遠有機會。」

吳東昇說,美國近期對化纖產品加徵25%關稅,使當地供應商順勢漲價15%,並非生意興隆,而是「貿易壁壘導致價格被迫上揚」。他指出,美中貿易緊張帶來的成本傳導效應,已使全球聚酯市場產生結構變化,台灣業者須同時面對中國低價滲透與區域市場轉移的壓力,「要再轉移到別的市場其實不容易,因為東南亞本來是很好的市場,現在都被中國拿去。」

吳東昇強調,新光合纖近年積極透過泰國基地推進化學解重合(Chemical Depolymerization)技術,提升回收聚酯的純度與再生效率,目前在當地年產能約7萬噸,在泰國是規模最大的再生聚酯生產據點。在全球紡織業積極轉型向循環經濟的潮流中,新纖展示從回收、再生、聚合到應用的全方位整合能力。

以現況來看,新纖已結合化學回收、碳捕捉再生、分子循環、功能紗線與永續時尚應用,建立起跨產業的紡織循環生態鏈(Textile Circular Ecosystem),展現永續與機能材料的系統性佈局。根據 Textile Exchange、McKinsey 與 Fashion for Good 的報告,全球品牌對可再生與低碳材料的需求預計在2030年前成長2.5倍,其中循環聚酯(Circular Polyester)與低碳纖維(Low-Carbon Fiber)是增長最快的領域。

新光合纖除了自主研發之外,也與國際夥伴 Ambercycle、Loop Industries、Celanese 等合作,共同推進分子回收與新材料開發,強化其在亞洲供應鏈的永續競爭力。吳東昇說,化學回收與聚酯分子再生技術仍在加速演進,「科技永遠在變,新的技術隨時可能出現或取代舊的,但我們會持續投入,讓循環材料成為新光的長期主軸。」

吳東昇強調,從材料源頭、製程轉型到品牌應用,紡織業正進入全面減碳與高值化的新階段,新光合纖將以實際產能與技術落地,為產業鏈建立可持續的競爭優勢。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