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日本便利商店太強!連美國7-11都服了要大改造

2025/10/11 15:23

圖為日本東京一家7-11。(彭博資料照)圖為日本東京一家7-11。(彭博資料照)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在台灣、日本,便利商店不只能購物,還可以取貨、繳費、列印等,但美國的便利商店功能實在有限。外媒報導,最近7-11的母公司,決定要大刀闊斧改革,讓美國超過1.2萬間7-11進行重大轉型,計畫重點之一就是從食品方面下手。

先前《華爾街郵報》報導指出,在台灣,在台灣,便利商店可以滿足各種需求,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報導舉例,台灣民眾能在便利商店完成寄包裹、繳費、列印、送洗衣物、加熱食品等多項服務,而美國民眾則認為當地便利商店頂多像加油站,去那裡消費只是因為需要,而非喜歡。

《CNBC》報導,7-Eleven或許是美國便利商店概念的開創者,但該品牌在美國市場口碑一般,母公司Sev​​en & i近70%總收入來自北美,而美國市場又佔其中大部分。即便如此,業績低迷也讓這家總部位於日本的公司,重新考慮在美國的門市。

Morningstar亞洲股票研究總監Lorraine Tan表示:美國方面仍是一個很大的問號,從收入來看,是很大的貢獻者,但從利潤來看,並非如此。

GlobalData執行董事Neil Sauders表示:「它們只專注擴張,但不會去適應不斷變化的消費者需求,改進門店理念和模式。」

美國7-11便利商店面臨嚴峻挑戰,與台灣、日本等亞洲地區的同品牌形成鮮明對比。為扭轉頹勢,2025年3月,Seven & i更換領導層,任命新執行長Stephen Dacus,且美國7-11正計劃引進「日式經營模式」,加強食品質量並改善消費體驗,希望能重新贏得消費者青睞,擺脫目前僅因需要而非喜好的消費模式。

GlobalData執行董事Neil Sauders表示,美國的7-11店面給人髒亂感覺,地板黏膩、燈光昏暗,熱狗可能在保溫燈下轉一整天。這樣的消費體驗導致母公司業績下滑,2024財年Seven & i在北美的淨收入下降約17%,並關閉444家業績不佳的門市。

美國7-11表現不佳的原因之一是採取加盟經營模式,使母公司缺乏足夠控制力。Neil Sauders認為,許多加盟主不願改變,這使得推動變革和保持一致性變得更加複雜。直到連有意收購的買家都放棄後,美國7-11母公司才決定痛定思痛,目標讓美國店面更接近日本風格,強化消費者的舒適體驗。

食物品質被視為改革的關鍵要素之一。在首位非日本籍CEO的帶領下,公司計劃引進更多日式風格的7-11。Morningstar亞洲股票研究總監Lorraine Tan預計將看到更多日式風格7-11進入美國市場。

Stephen Dacus曾在沃爾瑪和多家日本餐飲企業擔任要職,未來計劃像日本一樣,引更健康的即食食品選擇,對美國市場推出一些深受消費者喜愛的食品,例如在日本門市銷售的經典的雞蛋沙拉三明治

Neil Sauders表示,7-11似乎終於意識到他們失去了過去的競爭優勢,必須改變、進化才能重新吸引顧客,讓消費者願意花更多錢消費。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