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因投資房產致富的美國民眾,因為與朋友關心的話題迥異而感到孤獨。示意圖。(彭博)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一位靠著炒房致富的美國投資客稱,30多歲就擁有11間房產,卻發現與周邊友人及同事話不投機,關心的事情迥異,一度非常孤獨,直到認識一群志同道合且財富與自己相同水準的有錢人,彼此有了共同話題建立深厚友誼,終於「治癒了我的孤獨感」。
《商業內幕》報導,Lane Kawaoka稱,自己生在中產階級家庭,從小被教導要精打細算,保持低調。成年後也秉持著這些價值觀,生活節儉、努力存錢。
快30歲時,Lane Kawaoka就在西雅圖買了第一間房子,到2015年,已經擁有11間房產,淨資產也不斷成長。他說,但當你賺到第一個百萬美元時,沒人會告訴你:你會感到孤獨。不是因為錢,而是因為無法談論它。
他回憶20多歲的時候,太專注於工作和累積財富,以至於幾乎沒有社交生活。當淨資產增長到七位數(美元)時,與少數幾個仍在身邊的友人聯繫就變得更加困難。Lane Kawaoka覺得自己雖累積一定的財富,卻像一匹孤狼。
Lane Kawaoka直言,同事們不理解自己所重視的事,老朋友們仍然認為債務很危險,他們選擇15年的抵押貸款,而不是30年的抵押貸款。「這並不是因為那些人不如我聰明;我們只是關心不同的事情。」以至於Lane Kawaoka不再談論目標,因為這聽起來像是在吹牛炫耀。
轉捩點出現在2016年,當時Lane Kawaoka加入了一個房地產智囊團,「我第一次遇到志同道合的人,他們對我的收入並不感冒,因為他們的收入和我一樣多,甚至更多,大家只是想聊聊這個行業。」
其中許多人的淨資產高達七、八位數(美元),既不傲慢也不炫富。他們不是天才,也虧過錢,又賺回來,吸取教訓,繼續前進。尤其是在白手起家的富一代身上,「我發現他們低調謙遜,非絕頂聰明,只是更堅持。」
最重要的是,這讓Lane Kawaoka感到如釋重負,清楚自己並不奇怪,也不是唯一一個在 30 多歲時考慮稅收、遺產規劃和積累多代財富的人。
Lane Kawaoka說,現在已建立一個精挑細選的、志同道合的人際網絡,這種轉變讓心情很平靜,不再覺得有必要淡化個人目標,也不再強迫自己與那些價值觀不同的人交朋友,並開始與其他走過類似道路的富一代建立更深的關係。
他還說,白手起家的淨資產往往能成為建立人脈的良好過濾器,這並不是炫富,而是一個有用的訊號。因為當你遇到一個白手起家的人時,你們往往會產生共鳴。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