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商投資不斷減少的背景下,中國試圖吸引外資回歸,但關注中國投資機會的全球投資人仍對北京的諸多限制保持警惕,包括對資本流動的嚴格控制,以及缺乏政策的清晰度。(彭博資料照)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CNBC報導,在外商投資不斷減少的背景下,中國試圖吸引外資回歸,但關注中國投資機會的全球投資人仍對北京的諸多限制保持警惕,包括對資本流動的嚴格控制,以及缺乏政策的清晰度。
對外資而言,上週在新加坡舉行的米爾肯研究院亞洲峰會(Milken Institute)傳遞的訊息很明確,那就是中國雖然大到不能忽視,但北京當局的控制力太強且不透明,難以完全信任。
香港交易所前行政總裁、金融科技創新公司「滴灌通」(Micro Connect)李小加坦言:「這(中國)是1個資本控制的市場,透過剝奪儲戶轉移資金的自由,一切都受到了保護。」
過去2年,中國的資本外逃創下紀錄,外資撤出中國的速度達到數十年來最快。在中國房地產市場長期低迷、內需疲弱,以及美中緊張關係持續升溫的背景下,中國正在擺脫通縮壓力。
北京當局今年試圖扭轉這個趨勢,承諾進一步向外資開放經濟,包括總理李強在內的高層官員召開圓桌會議,以解決外國企業的擔憂,創造良好的資本環境。但這可能是1場艱苦的戰鬥,因為在米爾肯研究院亞洲峰會上的發言,瀰漫著一股憂慮的氣氛。
耶魯大學金融與創業學教授馬松表示,影響投資人情緒的最大風險是中國的政策不明確,外資仍須面對1個受到廣泛監管和政府干預的體系,某些關鍵產業的市場准入和退出途徑仍不明確,「國家支持的基金仍然控制著大量與科技和國防安全相關優質資產」。
對於追求長期投資策略的外國機構投資人而言,這種不確定性令他們無法接受。
Partners Capital合夥人華生(Adam Watson)表示:「當你承銷新的私人投資時,你需要對10年後的環境有更深的了解。外資也擔憂,用來取得中國境內資產的某些法律框架的穩定性。」
華生指出,Partners Capital已將對中國市場的曝險部位由2018年投資組合配置的約8%,降至2021年以來的3%左右,理由是中國政府對私營部門的干預更為積極,且中國股市最近這波反彈之前缺乏引人注目的機會。
根據中國國際收支平衡表數據,中國的淨流入外國直接投資(FDI)從2021年的3340億美元(新台幣10.2兆元)高峰,暴跌至2024年的淨流出1540億美元(新台幣4.7兆元),創下20年來最慘紀錄,顯示外資已轉投資其他國家。中國商務部的數據也顯示,今年截至8月,FDI較去年同期下降12.7%。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