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歲老翁砸退休金「買套房投資出租」!5年後就慘虧收場

2025/10/02 13:42

面對通膨下貨幣價值不斷縮水的恐懼,不少人會把錢拿去投資,但若不加思考就輕易動用資金,後悔可不是少見的事。示意圖。(彭博)面對通膨下貨幣價值不斷縮水的恐懼,不少人會把錢拿去投資,但若不加思考就輕易動用資金,後悔可不是少見的事。示意圖。(彭博)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面對通膨下貨幣價值不斷縮水的恐懼,不少人會堅信「只存錢資產會縮水,若不運用就會吃虧」之類的話,但如果不加思考就輕易動用資金,後悔可不是少見的事。日本一名67歲老翁田中實(化名)在60歲時領到1800萬日圓(約378萬元新台幣)的退休金,正式退休。他認為退休後資產運用仍是必須的,因此把退休金拿去投資房地產,並採用包租代管模式領租金,豈料之後遇到租金調降、管理費與修繕基金逐年上漲,加上房價下跌,導致最終虧了超過300萬日圓(約63萬元新台幣),得不償失。

日媒《THE GOLD ONLINE》報導,田中實在60歲退休時領到1800萬日圓的退休金,後來他在能負擔的範圍內去兼職工作,目前每個月可拿到16萬日圓(約3.36萬元新台幣)年金過生活。而當時比他小4歲的妻子也即將退休,因此他對老後一直抱有一絲不安。

田中實說:「即使有兼職收入,但和還在全職工作時相比,收入仍是大幅減少。雖然年金也有一定金額,但我認為退休後資產運用仍是必須的。」在這個長壽化的時代,他希望能有更多生活餘裕,於是他跑去參加了房地產投資講座,聽到「東京都內的新成屋套房大樓,資產價值不會下跌」、「採用獨家的包租契約,10年內保證租金,不用擔心空屋」等說法,於是決定動用退休金買房投資。

田中實從退休金中拿出1500萬日圓(約315萬元新台幣),依建議以現金一次付清,買下東京都內的新成屋套房大樓,交給包租代管公司管理,在投資的前2年期間,每個月租金7.2萬日圓(約1.51萬元新台幣)都如期入帳,讓田中實覺得「老後有保障了」,但到了第3年就風雲變色。

在第3年的租約更新時,包租代管公司寄來了一張通知:「因附近租金行情下跌,自下個月起保證租金將減至6.5萬日圓(約1.36萬元新台幣)。」雖然田中實對此抗議,但對方反稱:「契約書已有記載,租金調整是法律認可的公司權利。」

田中實無可奈何,只能接受租金變少。更糟的是,公寓的管理費與修繕基金逐年上漲,實際收益遠低於預期,讓他財務壓力倍增。

在買房5年後,田中實決定出售房產,但購買時1500萬日圓的物件,5年後卻僅能賣1050萬日圓(約220萬元新台幣),縮水450萬日圓(約94萬元新台幣)。扣除購買時約80萬日圓(約16.8萬元新台幣),以及出售時約38萬日圓(約8.19萬元新台幣)的間接成本,即便加上5年出租收益約264萬日圓(約55.49萬元新台幣),田中實最終實際拿回的金額不到1300萬日圓(約273萬元新台幣)。

田中實無奈地表示:「為了老後安心投入的1580萬日圓(約332萬元新台幣),縮水超過300萬日圓。真是後悔莫及,損失慘重。」

報導分析,田中實的經歷並非個案。所謂「新成屋套房大樓」加「包租(租金保證)」的組合,看似安全,其實暗藏大陷阱。首先是日本首都圈的中古公寓,隨著屋齡增加價格會下降,因此「新屋就不會跌」的說法極具風險。但隨著不同地區與物件特性不同,也不是所有物件都下跌。

再來是包租契約的誤解,「租金保證」並不代表契約期間內租金永遠不變。包租契約受日本法律《借地借家法》的規範,包租代管公司有權依周邊行情要求房東減租。

報導建議,在投入老後資金時,務必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或安心感迷惑,正確評估物件價值,並充分理解契約風險,才能避免重大損失。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