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台灣抵制美晶片「五五分」壓力 台積電是否參與談判尚不清楚

2025/10/01 17:25

台灣拒絕美國要求將一半的半導體生產轉移到美國的壓力,並強調台北「不會同意」這樣的要求。(彭博)台灣拒絕美國要求將一半的半導體生產轉移到美國的壓力,並強調台北「不會同意」這樣的要求。(彭博)

首次上稿時間 14:48:15

更新上稿時間 17:25:15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針對日前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 (Howard Lutnick) 表示,他已向台灣提議在晶片生產方面實現「50-50的分成」。對此,台灣行政院副院長、談判首席代表鄭麗君表示,「這是美國的想法,我們沒討論過這個問題、談判團隊從未對此做出承諾,也不會同意這樣的條件。」美國、英國和印度等外媒報導,這是台灣對美國貿易爭議中做出的反擊。

《彭博》和《印度時報》報導,台灣堅決拒絕美國要求將一半的半導體生產轉移到美國的壓力,並強調台北「不會同意」這樣的要求。台灣關稅談判首席代表鄭麗君對記者表示:「我要澄清的是,這是美方的主意。我們的談判團隊從未對晶片分成做出50-50的承諾。」 她還補充說:「請您放心,我們這次沒有討論過這個問題,我們不會同意這樣的條件。」

CNN報導也指出,目前尚不清楚台積電是否參與了美台之間的談判,並已聯繫台積電徵求意見。

在NewsNation採訪中,盧特尼克提到了「矽盾」的概念,稱美國需要50%的國內晶片產量來保護台灣。

英媒《每日郵報》指出,鄭麗君從華府返回後發表了上述言論,稱有關美國對台灣出口產品徵收關稅的討論「取得了一些進展」。

為了避免關稅,台北承諾增加對美國的投資,購買更多美國能源,並將國防開支增加到國內生產毛額的3%以上。

台灣生產全球一半以上的半導體,以及幾乎所有的高階半導體。長期以來,晶片製造集中在台灣,一直被視為保護台灣免受中國入侵或封鎖的「矽盾」。

《法新社》報導,川普政府對台灣出口產品徵收20%的臨時關稅,引發製造商擔憂,導致台北難以達成關稅協議,因此出現了這種阻力。台灣對美出口以資訊及通訊科技為主,其中超過70%涉及晶片。由於人工智慧相關的成長,晶片需求旺盛。這擴大了台灣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引起了川普的密切關注。

為了緩解緊張局勢,台灣承諾增加對美國的投資,增加能源採購,並將國防開支提高到GDP的3%以上,不過台灣仍受到美國抵制晶片生產方面的壓力。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