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與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路透資料照)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根據中央社29日一則發自華府的專訪報導,針對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近日重申,將推動「台美晶片製造五五分」的構想,華府智庫專家埃澤爾(Stephen Ezell)評估,要在川普剩餘任期內達成的可能性極低,但他同時也認同美方對「矽盾」提出的新觀點,即美國的防衛能力,取決於其在衝突中自主生產晶片的能力。
報導指出,盧特尼克日前受訪時,重申已向台灣提出,美台在半導體產能上達到50:50的構想。對此,華府智庫「資訊科技和創新基金會」(ITIF)副總裁埃澤爾在接受專訪時表示,這是一個「極高的奮鬥目標」。
埃澤爾以具體數據分析,目前台灣每月晶圓總產能約570萬片,而美國在2022年僅112萬片。即便在《晶片法》的大力補助下,美國的月產能預計在本世紀末,也僅能提升至340萬片,仍遠低於台灣現有水準。他因此評估,要在川普第二任期內,就達成與台灣「五五分」的目標,可能性極低。
「矽盾」新解:美本土產能是護台前提
該篇報導也深入探討了「矽盾」(Silicon Shield)的論述爭議。盧特尼克向台灣部分人士擔憂產能外移將削弱安全保障的觀點,提出了另一種看法。他反問,如果台灣掌握了95%的晶片,在衝突爆發時,美國要如何取得這些晶片來保護台灣?他認為,唯有當美國掌握一半晶片時,才有能力採取必要的行動。
埃澤爾對此向中央社表示,盧特尼克的論點「確實有道理」。他指出,從極音速武器、無人機到人工智慧系統,現代所有最先進的武器,都依賴高階半導體。若來自台灣的供應中斷,美國將需要強大的國內產能,來持續支持其自身的作戰行動。
台灣的第一道防線:健全的半導體產業
不過,報導引述埃澤爾提出了他對「矽盾」的不同看法。他認為,台灣的「第一層矽盾」,是其本身擁有一個強勁、高效、高附加價值的經濟,而半導體產業,正是支撐台灣經濟實力、進而鞏固其軍事與國安利益的核心。他表示,至於更廣泛的、認為台灣的半導體關鍵地位,將迫使美國等國家在衝突時挺身護台的想法,雖然合理,但半導體可能不會是唯一的考量。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