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N經濟通》繭居族問題惡化 日本被8050淹沒?

2025/09/30 07:00

根據2023年發佈的調查,日本繭居族人口預估達146萬人。(歐新社資料照)根據2023年發佈的調查,日本繭居族人口預估達146萬人。(歐新社資料照)

日本繭居族人口有146萬人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隨著人口老化、生育率下滑,日本經濟正面臨挑戰,然而日本政府近年調查發現,有一群不去學校也不工作的「繭居族」正在日益擴大,恐加劇日本的經濟停滯問題,給社會和經濟帶來進一步的影響。

繭居族(ひきこもり,Hikikomori;或稱家裡蹲)是指待在家裡長達6個月或更長時間的人,這類人幾乎不出門,除了家人以外很少和人互動。根據日本內閣府2023年發佈的調查,15歲至64歲的繭居族人口正逐漸上升,預估約146萬人,相當於每50人就有1人。

接受調查的人當中,約有5分之1將「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列為導致自己成為繭居族的主要原因之一,這表明疫情引發的社會環境變化是背後的原因。從年齡層來看,15歲至39歲的青少年、青年從前次調查的1.57%上升至2.05%,40歲至64歲中年者則從1.45%升至2.02%。

由繭居族家庭成員組成的非營利組織「KHJ全國繭居族家族連合會」理事池上正樹(Masaki Ikegami)表示,根據預估,在日本每50人就有1人是繭居族,但實際數字恐怕要高得多。

高壓的競爭環境下,對失敗或是無法達到期望的恐懼,使得部份人士選擇成為繭居族脫離社會。(美聯社資料照)高壓的競爭環境下,對失敗或是無法達到期望的恐懼,使得部份人士選擇成為繭居族脫離社會。(美聯社資料照)

社會期待是繭居族形成最大關鍵

一個人成為繭居族背後的原因可能相當複雜,例如校園、職場上的人際關係問題、疾病,以及過度依賴、沉迷社群媒體、遊戲等網路平台的問題。但實際上在許多情況下,導致一個人成為繭居族可能是多種原因交織在一起。對於一些人而言,閉關在家中是一種應對龐大壓力或焦慮的方式,對於其他人來說,這是一種對於自己無法融入刻板社會規範的反應。

最常見的原因之一是學業壓力,在日本社會裡,學業成就備受重視,競爭異常激烈,因此,有些人可能會無法承受必須在學校取得優異成績的壓力,對失敗或是無法達到社會期望的恐懼,會導致他們感到力不從心,渴望逃離課業壓力。

霸凌也是繭居族常見的原因,無論是在學校、職場或是社交場合,遭受霸凌的經歷都可能造成創傷,嚴重損害一個人的自尊和安全感,為了應對持續不斷的騷擾或虐待,這些人可能會選擇脫離社會,以此做為自我保護的手段,避開他人造成的痛苦和羞辱。

家庭衝突也可能導致一個人成為繭居族,不良的家庭關係,包括父母施加的壓力、過度保護或忽視,會造成情緒混亂或是不穩定的環境。在這種情況下,這個受影響的人可能會拒絕家庭互動,以避免進一步的衝突或維護自己生活的自主權。

社會期待是繭居族形成的一大關鍵,在那些重視合群、社會和諧而個人表達的文化中,那些覺得自己不符合期待的人,可能會感到深刻的疏離和孤立。對於不符合模式的人,遵守嚴格的社會規範壓力可能會讓他們感到窒息。對於許多繭居族而言,外面的世界可能會讓人感到混亂、不知所措,躲回安全且可預測的房間更為舒適,從這個意義上來看,繭居族的行為可以被視為一種自我保護的形式。

由於害怕丟臉,使得繭居族難以被察覺,也阻礙外界給予援助的機會。(路透資料照)由於害怕丟臉,使得繭居族難以被察覺,也阻礙外界給予援助的機會。(路透資料照)

日本厚生省發布「繭居族支援」指南

現任北海道大學醫學研究院教授加藤隆弘(Takahiro Kato)表示,由於日本人怕丟臉的個性,使得繭居族難以被察覺,也阻礙外界在問題發生的初期給予援助。

根據厚生勞動省,許多繭居族和其家人擔心被議論,會避免接受當地機構的援助。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個更廣泛的制度,以便各地民眾都能獲得必要的支持。今年初,厚生勞動省也睽違15年向各地方政府發佈新的「繭居族支援」指南。

參與制定指南的厚生勞動省專家松浦拓郎(Takuro Matsuura)表示,隨著社會環境急遽變化,繭居族的概念和定義變得愈來愈普遍,許多民眾和他們的家人都不確定是否應該尋求協助,編撰這份指南的目的就是希望能讓更多人在需要的時候主動向外界尋求幫助。

實際上,這些迴避與他們互動、不願發聲的族群,當他們真正需要協助時,反而愈有可能否認自己是繭居族。因此,厚生勞動省也將援助對象擴大,涵蓋那些「過得很辛苦」、「生活中遇到困難」、「與家人和其他人互動有限」以及「需要幫助」的人,也不在侷限於過去的「6個月以上」定義,已改為「任何期限」。

疫情期間許多人在非必要的情況下不會外出,人與人之間接觸減少,不少人因此成為繭居族。(歐新社資料照)疫情期間許多人在非必要的情況下不會外出,人與人之間接觸減少,不少人因此成為繭居族。(歐新社資料照)

日本80多歲的父母仍需負擔50多歲子女生活

根據内閣府調查,繭居族脫離社會的時長,3到5年約佔21%,超過半數受訪者為5年以上,其中更有超過30年的人士,表明這種狀況有愈來愈長期化的趨勢。成為繭居族的年齡差異則不明顯,這表明任何年齡層的人都有可能在某一天突然拒絕出門。

過去,繭居族曾被視為困擾年輕人的問題,但隨著繭居族長期化、高齡化的問題日益嚴重,也連帶讓人注意到日本的「8050問題」。

8050問題所指的是80多歲的父母仍需負擔50多歲子女生活,所導致的經濟和社會困境。雖然官方沒有明確的定義這一情況,但普遍指的是老年父母與未婚或失業子女共同生活的家庭中所出現的貧困和孤立問題。

8050有時候會被視為老年繭居族,但實際上這背後的問題可能更為複雜。在這一情況的子女不一定是從小就不願與外界接觸的家裡蹲,一直依賴父母贍養。中老年失業、離婚後回到父母家等情況也可能是造成8050問題的原因之一。

整體來看,日本人口加速老化,父母與子女共同生活的時間愈來愈長,未婚人口的增加也使得與父母同住的比例不斷上升。包括經歷日本「就業冰河時期」世代的子女,日本人經濟狀況一代不如一代,這也使得很多人不得不繼續依賴父母。

日本「8050問題」日益加劇,很多時候要等到負責照顧的父母過世或是被迫送往養老機構時,問題才會浮現。(路透資料照)日本「8050問題」日益加劇,很多時候要等到負責照顧的父母過世或是被迫送往養老機構時,問題才會浮現。(路透資料照)

傳統人生規劃已不再適用

從2001年就開始研究繭居族的愛知教育大學副教授川北稔(Minoru Kawakita)表示,在昭和時代(1926年至1989年1月)的理想狀態是子女成年獨立,父母老年後由子女照顧,但隨著預期壽命延長,以及經濟衰退持續等因素影響,這種人生規劃已不再適用。

專家指出,平成時代(1989年至2019年4月)長期的經濟衰退導致繭居族持續的時間和年齡不斷成長,並給家庭結構帶來了改變。日本中央大學家庭社會學教授山田昌弘(Masahiro Yamada)表示,8050家庭結構不僅在日本史上,在全球歷史上都是首見。這些人能依靠的只有年邁的父母,而當他們的父母過世或是被迫送往養老機構時,問題才會浮現。

8050問題背後的原因之一是未婚人口增加,2020年數據顯示,40多歲至50多歲日本未婚人口為675.8萬人,佔總人口的19.7%,與父母同住的未婚人口為384.3萬人,佔總人口11.2%。其中,與無業父母同住的未婚人口為79.4萬人,佔2.3%,這一數字從2005年的51.9萬人以來一直增加。

川北表示,自己有時會被問「8050問題」之後會不會出現「9060問題」,對此川北直言,親子雙方都高齡化的問題確實相當令人擔憂,尤其是當父母身體狀況衰退,必須進入療養機構或是住院時,子女可能還是必須獨居,顯然共同生活的模式不可能持續到永遠。

中老年失業、離婚後回到父母家等情況,都可能是造成8050問題的原因。(彭博資料照)中老年失業、離婚後回到父母家等情況,都可能是造成8050問題的原因。(彭博資料照)

日本孤獨和孤立社會現象嚴重

為了應對不斷蔓延的社會問題,日本政府在2021年2月設立了「孤獨孤立對策擔當室」,並任命1名「孤獨孤立對策擔當大臣」。在這之後議會也通過法案,旨在推動為那些遭受社會孤立的人們提供支持的措施。

1名政府官員表示,關鍵是要預防這類問題,幫助人們建立連結、找到容身之處以及消除他們以此為恥的感受也很重要。這名官員提到,日本希望能將自身經驗教訓作為其他國家可以參考的案例。

這名官員指出,孤獨和孤立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在疫情爆發後,這些問題逐漸浮現,並持續惡化。這就像病毒、就像傳染病,如果放任他不管就會破壞整體社會,這句話可以適用在任何一個國家。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