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資審議委員會委員、工總常務理事何語會前以擁有1000甲土地的「大地主」,來比喻半導體等產業(記者方賓照攝)
〔記者李靚慧/台北報導〕最低工資審議會議今日上午登場,會前勞方在議場外集結表達立場,資方代表也有備而來。工總常務理事何語攤出數據,過去18年台灣24產業中,22個產業出口負成長,成為「傾斜式」、「不對稱」發展,2個成長產業有如村子的「大地主」;工業協進會理事余玉枝更強調,許多工業區都已經停工了,「還要加什麼薪?」,資方理解今年物價漲太多,依法最低工資「還是要調」,但提醒明年關稅要加20%,也要體諒「我們利潤沒有那麼多了」。
最低工資審議會議今日上午召開,先前勞方代表已放話,以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4.45%、CPI 約為1.76%,預估合理調幅應接近4%,要求資方若要因關稅衝擊而壓低調幅,「拿出數據說服我」。
最低工資審議委員會委員、工總常務理事何語今日指出,最低工資的調整,目前已經有法律依據,根據最低工資法,CPI的物價指數是應參採指標,另有10個得參考指標,過去常用的是GDP經濟成長率,但分析過去18年來,台灣24個產業中.只有2個產業,18年來出口成長了400%、等於4倍以上,相反的,其他22個產業卻是負成長。在97年的24個產業的出口達1200多億,但是去年只有1000多億。
何語強調,台灣的產業是傾斜式發展、不對稱發展,今天要討論提高基本工資,但半導體、資通訊產業、電子零組件、電腦產業這些成長產業,並不會以基本工資聘請員工;相反的,都是中小企業、個體戶,或者很傳統的產業,這些負成長的產業,才較會用到用基本工資聘請勞工。因此,他認為,審議會議應該考量,要參考的得參採指標GDP中,是要參考半導體,還有資通訊產業、電腦電子產業包括在內的GDP?還是要另外計算22個產業的出口產業的GDP成長率?政府未來應該把這兩個產業分開計算,將22個產業的出口產值另外計算,才可能是比較公平合理的的計算方法。
他更「大地主」來比喻半導體產業,指出一個村子有一個大地主,擁有1000甲土地、收入也有1000萬,但這個村子有100戶,並不是每戶的收入都有千萬,這就是台灣產業的「不對稱收入」、「不對稱發展」。
工業協進會理事余玉枝更強調,根據他的觀察,許多工業區都已經停工了,「還要加什麼薪?」,資方委員都理解依據最低工資法,今年物價漲太多,讓購買力減弱,因此最低工資「還是要調」,但產業明年要面對關稅調漲,如果關稅要加20%,也必須要體諒我們「利潤沒有那麼多了」。
最低工資審議會議今日上午召開,由勞動部長洪申翰主持(記者方賓照攝)
勞動部長洪申翰會前致詞時指出,最低工資的審議會議是勞資政學很重要的對話平台,期待今天可依照法定的審議指標數據,進行理性的對話和溝通,從各種不同出發點的看法努力收斂,尋求意見的交集。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