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企財務長稱,今年各自公司漲價幅度中約有3分之1源自川普的關稅措施。(美聯社)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國杜克大學與里奇蒙、亞特蘭大聯準銀行共同發布的 《CFO調查》 顯示,美企財務長(CFO)們估計,今年各自公司漲價幅度中約有3分之1源自關稅。這意味著,若沒有川普政府推行的高額關稅,今年整體通膨率本可低約3分之1,接近聯準會設定的2%目標。
《CNN》指出,根據受訪CFO預估,明年價格增幅中約有4分之1將歸因於關稅,甚至可能延續至2027年。這項調查結果直接反駁川普總統「沒有通膨」的說法,調查結果顯示,關稅影響並非一次性價格調整。
根據勞工部統計,美國8月進口價格仍上升0.3%,非燃料進口價格更創2024年4月以來最大增幅,顯示出口商並未真正吸收這筆成本。
鮑爾在上週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這些關稅大部分不是由出口商支付的」。然而,新任聯準會理事、同時也是白宮經濟顧問的米蘭(Stephen Miran)則辯稱,外界對關稅引發的物價壓力「反應過度」,並認為出口國終將降價吸收成本。
根據調查,美國企業今年平均成本約上升4.4%,其中約1.7個百分點來自關稅。許多公司已將這部分轉嫁給消費者,帶動玩具、鞋類、工具與日用品價格齊漲,包括Walmart、Target、Nike、Mattel、寶僑(P&G)等大型企業都公開表示將調漲售價,將上漲的成本轉嫁消費者。
部分生活必需品漲幅尤其驚人。例如,美國大多數咖啡依賴巴西進口,如今面臨50%關稅,使咖啡價格在7月到8月間暴漲 4%,創下14年來最大單月漲幅、年漲幅更達21%,為1997年以來最高。墨西哥進口番茄自夏季起面臨17%關稅,價格因此飆升。
雖然 CFO 們對經濟前景的悲觀程度較上季略有緩和,但連續三個季度,關稅與貿易政策仍是企業最擔憂的風險因素。有 CFO 表示,公司已投入「相當於兩到三名全職員工」專門追蹤並將關稅成本轉嫁客戶,最終還是導致售價持續上漲。
分析師指出,雖然部分企業預期漲價壓力可能延後,但關稅對價格的上行壓力仍將持續數年。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