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亞暨浩宇生醫董事長陳正。(資料照)
〔記者陳永吉/台北報導〕國內藥廠健喬(4114)日前宣布公開收購另一家藥廠健亞(4130),昨(25)日健亞召開董事會回應健喬收購案,健亞發布重大訊息指出,根據公司委託的專家評估,健亞每股合理價格應在23.68元至28.4元,且過去3年健亞在市場的股價平均價為30.88元,健喬僅用24元收購,明顯偏低。
根據專家評估,健亞目前研發的間歇性跛足的新藥PMR,已經在準備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新藥申請(NDA)階段,轉投資浩宇的聚焦超音波(FUS)合併Bevacizumab治療復發性腦癌(rGBM)也已在臨床療效的樞紐性試驗中,而健喬僅以學名藥廠為基準進行估算,據此提出的收購價格,顯然未能充分反映健亞的研發價值。
況且過去三個完整年度健亞在股市的股價平均價為30.88元,而健喬僅以24元進行收購,故對於長期持有健亞股權之股東而言,仍屬偏低。
從另一方面來說,健喬近年積極透過收購與投資,意圖擴大事業版圖,初步統計,17年來斥資約17.6億元入主7家公司,創立益得生技,但大多經營效益不佳,被併購公司往往成為美化財務報表的工具。
舉例來說,健喬2019年以1.9億元併購陷入財務危機的瑞安大藥廠,該廠收購前2016~2018平均年營收為2.86億元,當時健喬宣稱將補強產品線,卻在隔年2020年關閉工廠,導致產能與供應鏈能力流失,並在2021年變賣資產,以2.4億元出售瑞安桃園觀音廠土地及廠房,處分利益762萬元。
健喬收購瑞安後,並未專注於改善藥品產能與研發,反而投入股票投資。根據健喬2024年報資料,瑞安因購買股票產生評價損失2526萬元,使營業外支出大幅增加。
健亞認為,由於健喬之財務狀況有待審慎評估,依其過往收購/併購模式,看重健亞有充足的資金部位、良好的財政紀律及穩定的收入與投資,加之以土地廠房的資產,恐未來亦淪為財務槓桿的工具,而失去健亞研發新藥的動能及在強化本土藥品供應鏈韌性的關鍵性角色。
健喬計畫公開收購健亞15%至30%股權,收購期間由9/17日至10/7日止。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