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船主協會(JSA)會長長澤仁志說,10月14日起,中國製船舶停靠美國港口時開徵收港口費,這將削弱中國在造船業的主導地位,也有利於日本和南韓等競爭對手。圖為南韓現代重工造船廠。(彭博)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日本船主協會(JSA)會長長澤仁志(Hitoshi Nagasawa)說,下個月起,中國製船舶停靠美國港口將被徵收港口費,這將削弱中國在造船業的主導地位,也有利於日本和南韓等競爭對手。
長澤仁志接受英國《金融時報》訪問時說,在下個月美國港口費生效前,船東們已在重新考慮是否向中國造船廠下單,並在探索其他選項。日本為僅次於中國的全球第二大船東國。
長澤仁志說:「在造船方面單靠中國有其風險,改變是必然的,過去百分之百向中國下單的船東,今後可能只有向中國下60%到70%的單,而向日本或南韓下40%的單。」
依據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今年4月公布的計畫,從10月14日起,中國製船舶停靠美國港口時,必須支付每噸18美元(新台幣548元)或每個貨櫃120美元(新台幣3653元)的費用,費率將在3年內逐步調高。以聯合國統計2023年美國港口停靠的數據估算,一艘中型貨櫃船每次停靠美國港口就要支付逾68萬美元(新台幣2070萬元)費用。
上述計畫指出,如果船東在3年內訂購美國製船舶,這些費用便可豁免,目的是為了振興美國造船業。
美國徵收港口費引發全球航運業的反彈,因為根據Clarksons Research的數據,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船舶建造國,按總噸位計算約占全球商船的3分之1。
根據「勞氏日報」(Lloyd's List)的數據,去年中國建造或營運的船舶占美國港口停靠量的29%。但高盛的分析顯示,受USTR新規影響的靠港量,實際僅占總量的4%,因新規排除了部分情況,包括小型船舶、短程航線或空船入港等。
批評者質疑此舉是否會削弱中國對造船業的主導權。在產業的反彈下,尤其是向中國出口農產品的美國農民反對下,川普將每次停靠美國港口的費用由最初提議的100萬美元至150萬美元(新台幣3044萬元至4566萬元),調降至逾68萬美元。
長澤仁志支持川普政府徵收港口費的措施,他說:「從沒有人想過會有人這麼說,我們就只對你們中國船徵收港口費,但這樣的人真的出現了。 」
川普政府的行動可能為日本振興造船業的計畫帶來助力。日本曾是全球最大造船國,但目前落後中國和南韓,日本已提議設立一個70億美元(新台幣2131億元)的基金,用於升級和擴建其造船廠。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