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狼非彼狼!紡織專家:台灣飛狼與Jack Wolfskin已分家 MIT製造值得支持

2025/09/23 10:39

中國運動品牌巨頭安踏(ANTA)今年稍早完成對德國知名戶外品牌 Jack Wolfskin的收購,引發市場關注。(示意圖,彭博)中國運動品牌巨頭安踏(ANTA)今年稍早完成對德國知名戶外品牌 Jack Wolfskin的收購,引發市場關注。(示意圖,彭博)

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運動品牌巨頭安踏(ANTA)今年稍早完成對德國知名戶外品牌 Jack Wolfskin的收購,引發市場關注。台灣市場也出現部分誤解,認為台灣消費者熟悉的「Jack Wolfskin 飛狼(以下簡稱飛狼)」品牌亦包含在內。對此,紡織專家強調「台灣飛狼並未被收購,與Jack Wolfskin早已是完全不同的公司」。

紡織專家「扛布者-為紡織而活的男子」今稍早在臉書發文指出,德國Jack Wolfskin和台灣Jack Wolfskin現在商標長得很像,老實說也是系出同源的品牌,但現在是2家完全不同的公司。

扛布者-為紡織而活的男子稱,德國Jack Wolfskin與台灣飛狼品牌的關係可追溯至40多年前。當時,剛從東海大學外文系畢業的台灣企業家徐鴻煥(業界暱稱「狼主」)遠赴德國參加一場戶外用品展,結識年僅19歲的Ulrich Dausien,兩人一拍即合,一張訂單的簽成,促成台德兩家公司的攜手合作,共同開啟了世界知名登山品牌Jack Wolfskin的創業之路 。

扛布者-為紡織而活的男子指出,Jack Wolfskin早期的商業模式,是將德國的設計理念、工程技術與品牌形象,與台灣當時正蓬勃發展的成衣、布料相結合。遠不只所謂單純代理、經銷1991年,徐鴻煥先生成立鴻煥製衣廠,引進機能衣加工技術 ,可生產GORE-TEX 和 SYMPATEX的產品,成為台灣第一家機能性服飾製造廠。

Jack Wolfskin在1993年達到了巔峰,Jack Wolfskin在當時贊助台灣登山家吳錦雄登上聖母峰。當吳錦雄成為台灣第一人時,身上所穿的,正是由台灣飛狼在台生產、可抵禦攝氏零下50度嚴寒的雪衣。而這次登頂不僅是登山界的壯舉,更是對台灣製造實力的最高肯定。

只是打自1991年開始,德國母公司就已經開始頻繁轉手跟出售,從美國的Johnson Outdoors到貝恩資本(Bain Capital),之後又到Quadriga Capital和巴克萊私募股權(Barclays Private Equity)手上。

就連黑石集團(Blackstone Group)也曾經是它的主人,之後再被美國高爾夫品牌Callaway Golf Company買下,現在則變成中國安踏集團旗下的品牌,頻繁的換手雖說可能是各大集團的財務考量,但從某方面來說,也代表Jack Wolfskin這個品牌經營的不是那麼順遂,也不是那麼簡單,所以集團在評估後就斷然決定出售。而也因為都是由財團接手的關係,跟台灣飛狼的合作關係就不再那麼緊密。

扛布者-為紡織而活的男子曾,現在Jack Wolfskin機能服飾,堅持100%台灣製造!是台灣飛狼官網上用紅字特別標示出來的文字,這不只是種堅持,在傳產普遍缺工,且成衣廠成本不斷飆高的今天,更是顯得特別不容易。光是做一件T-SHIRT在台灣就偏貴了,更何況還是做戶外機能外套。

且不只是在戶外領域當中活耀,台灣飛狼也利用自有的成衣廠發展B2B業務,包含訂製服務 ,也提供授權,讓飛狼的形象深植於台灣的社會經濟活動之中。

扛布者-為紡織而活的男子表示,飛狼是台灣品牌,也是個努力讓台灣製造被看見的公司,認為光就這點,就值得消費者買單了,並要大家別再將2家公司搞混了。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