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發科近期股價走弱。(記者卓怡君攝)
〔記者卓怡君/台北報導〕IC設計龍頭聯發科(2454)昨日發表採用3奈米製程的全新天璣9500旗艦晶片,但美系外資卻出具最新報告調降聯發科評等從「優於大盤」下修至「中立」,目標價從1800元降至1588元,主因中國AI手機換機潮可能不如預期,美國競爭對手透過降價搶攻中國市佔率,此外,英特爾與輝達合作推出新一代x86 SoC,恐將削弱聯發科自研的Arm架構N1X在AI與遊戲PC市場的競爭力。
聯發科股價在輝達入股英特爾後重挫,近3日跌幅已逾8%,摜破月線,今日台股再飆新高,聯發科股價續弱,截至9:16分左右,聯發科股價下跌1.78%,暫報1380元,成交量逾2972張。
美系外資分析,中國市場的AI智慧手機換機潮可能不會如先前預期的快速到來,原因在於「代理型AI」與「長鏈式推理AI」多需依賴雲端運算,而在中國雲端服務大多為免費,消費者不會僅為了AI功能而購買新機,甚至已觀察到部分美國競爭對手透過降價來搶佔中國市佔率。基於此理由,將聯發科2026年的毛利率假設下調至46%,低於該公司提供的47%中值指引。
在AI PC領域,聯發科與輝達建立戰略合作關係,但其價值可能受到稀釋。由於英特爾與輝達合作推出的新一代x86 SoC,將透過NVLink整合Intel CPU與NVIDIA RTX GPU,這恐將削弱聯發科自研的Arm架構N1X在AI與遊戲PC市場的競爭力。因此,下調對Windows-on-Arm(WoA)處理器的出貨量預測。
至於AI ASIC,聯發科已成功取得Google TPU訂單,該3奈米晶片預計於10月完成流片(tape out),這也在過去兩年推動聯發科股價的重估。不過,該專案在2026年的營收貢獻僅約6億美元(不含其他ASIC設計代工費用),低於該公司設定的10億美元目標。至於Meta的ASIC專案仍存在不確定性,聯發科以成本優勢勝出的機率為五五波,若能在未來一至兩個月內成功取得訂單,股價可能上漲10%至15%,反之則可能面臨相同幅度下跌。
美系外資指出,整體來看,2026年對聯發科而言將是一個過渡期,AI智慧手機與AI PC的發展步伐放緩,加上AI ASIC的營收貢獻有限,恐將影響成長動能。因此將投資評級下調至「中立」,並將目標價下修12%至1588元,對應2026年預估本益比20倍。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