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3年的5年間,台灣有關部門針對尖端技術等商業機密外洩展開了110起調查,較上個5年增加了31%,相關商業機密被認為主要流向了中國。近期台積電也爆出2奈米洩密案。(路透資料照)
陳麗珠/核稿編輯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在美國祭出技術出口管制的情況下,北京當局希望迅速提升中國企業的實力,台灣晶片製造商因此逐漸成為產業間諜活動的目標,這些間諜活動將尖端技術輸送到中國。
日本媒體報導,在截至2023年的5年間,台灣有關部門針對尖端技術等商業機密外洩展開了110起調查,較上個5年增加了31%,相關商業機密被認為主要流向了中國。
今年8月,全球最大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的3名前工程師被起訴,罪名是違反台灣國家安全法,包括在台灣境外濫用公司商業機密。
其中1名被告自台積電離職後,前往日本半導體設備大廠東京威力科創 (TEL) 在竹科的辦公室工作。台灣高檢署稱,這名TEL前員工涉嫌向台積電工程師索取商業機密,以提升TEL的供應商地位,這些機密旨在用於提升TEL供應台積電先進2奈米晶片蝕刻設備的性能。台灣高檢署辦公室稱,這名TEL前員工在審訊期間承認了這些罪行。
TEL在起訴前幾週的聲明中表示:「根據我們內部調查的結果,我們尚未確認任何證據表明相關機密資訊已分享給任何第三方。」
根據台灣法律,非法為外國取得商業機密,可判處5至12年有期徒刑;在台灣境外使用商業機密,可判處3至10年有期徒刑,並可能被處以罰金。檢方求處前TEL員工 14 年徒刑,另外2名前台積電員工 個求處9 年和 7 年徒刑。
台灣當局先前曾對先進技術外洩事件表示擔憂。根據台灣法務部統計,2019年至2023年期間,共調查了110起此類案件,較2014年至2018年報告的84起案件增加了31%。這些洩密事件的主要目的地據信是中國。截至2021年,台灣境外共發生51起商業機密外洩事件,其中48起流向中國。
在美國祭出技術出口管制的情況下,中國加快了國內晶片生產,北京當局為了累積技術所動用的國家層級努力,可能是台灣產業間諜案背後的原因。
員工跳槽造成的技術外洩也是另1個嚴重的問題。 21世紀初,台灣半導體公司的許多高階主管離職,加入中國的公司。例如,總部位於上海的中國大型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的創辦人張汝京在創辦公司時,就帶著他在台積電的技術團隊一起加入。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