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對夫妻貸款買房喊划算,細算後卻陷入絕望。(示意圖,彭博資料照)
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30歲日本夫妻以貸款期限50年、4500萬日圓(約新台幣920萬元)購入在日本東京的小型獨立式住宅,一開始夫妻倆覺得很划算,但在丈夫發現公司沒有退休金、獎金又少的情況下,隨著時間的推移,育兒費、未來的教育費用、房產稅、維修準備金和火災保險等費用,兩夫妻陷入絕望,表示可能「只能一直工作到死」。
《THE GOLD ONLINE》報導,丈夫佐伯航(化名)就職於一家中小企業,月薪約31萬日圓(約新台幣6.3萬元),扣除稅金後實領僅24萬日圓(約新台幣4.9萬元),而每月房貸金額約8.7萬日圓(約新台幣1.7萬元),也低於外面租屋行情,因此一開始一切都很順利。
但某日,佐伯涉發現公司不僅沒有退休金制度,獎金更是1年僅發1次,金額也不高。妻子莉奈(化名)則是派遣員工,雖然夫妻兩人皆有收入,但家庭收支僅能勉強打平。
當佐伯涉在貸款文件中看到「65歲時的未償餘額約1680萬日圓(假設利率仍維持0.6%)」時,兩人一度沉默。他坦言:「我原本想提前還款減輕負擔,但沒有退休金、獎金又少,如果動用存款,就會入不敷出,只能一直工作到死。」
報導指出,近年日本出現愈來愈多50年期房貸。長期還款的誘因在於每月負擔較輕,但也意味著總還款金額恐因利率波動逐年增加,到退休前未償餘額往往居高不下。總結來說,「每月還款越少,退休時剩餘債務就越高」,這正是超長期房貸的最大風險。
日本厚生勞動省調查顯示,約25%的公司沒有退休福利制度,且公司規模越小,制度缺失越明顯;即便制度完善,平均退休福利也呈下降趨勢。換言之,就算透過超長期房貸減輕月付壓力,到達退休年齡時,負擔仍可能更加沉重,且難以期待退休金補足缺口。
專家建議,若想避免財務惡化,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建立緊急備用金:提前準備至少6個月生活費。
2.預留提前還款準備金:每月存1萬日圓(約新台幣2044元),以便逐步減債。
3.關注利率變化:若擔心浮動利率風險,可考慮轉為固定利率。
4.分段增加還款:利用時間優勢,逐步提高還款金額,減少退休前的「債務高牆」。
5.維持房屋價值:定期維護,確保資產保值。
此外,家庭財務規畫同樣重要,包括檢視保險保障範圍、評估房產稅、火災及地震保險的總成本,以及確認房屋是否符合節能標準,以利申請房屋抵押貸款稅減免。
《THE GOLD ONLINE》提醒,房子是生活的核心,若選擇了最長年限的貸款,更應在可行的情況下盡早清償。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