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市值蒸發450億美元,中國市場前景堪憂。(彭博資料照)
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在經歷價值高達450億美元(約新台幣1.36兆元)的股票拋售之後,比亞迪(BYD)面臨恢復投資人信心的壓力,這家電動車大廠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已較4個月前創下的歷史高點跌逾30%,表現落後同行。現在投資人愈來愈擔心該公司在中國破壞性的價格戰中應對競爭的能力,分析師喊賣比亞迪的情況,也飆升至2022年以來最高。
《彭博》報導,投資人對於比亞迪帶頭推出大幅折扣的策略失去了耐心,而吉利汽車、零跑汽車等競爭對手正在取得進展。與此同時,政府正在嚴厲打擊市場「內捲」,這種現象正在給產業帶來重創。
Financiere de L Echiquier亞洲股票主管內特(Kevin Net)表示,雖然自己相信投資人對長期前景保持樂觀,但在「反內捲」的背景下,比亞迪激進推動「透過價格壓力爭取市佔」的策略確實令人擔憂。短期內,這仍將對比亞迪的營收、利潤造成壓力。
比亞迪日前公佈第2季利潤暴跌30%,這是在價格戰影響下,3年多來首次下滑。作為中國最大的電動車製造商,在各大車廠爭搶市佔的情況下,比亞迪在過去幾年內一直是中國市場多輪降價的主要推動者。
比亞迪目前預計今年的交車量為460萬輛,相較於先前設定的550萬輛目標大幅下降。為達到這個調整後的目標,比亞迪也必須在過去4個月內交付約170萬輛汽車,考慮到產線老化和新監管環境的問題,這是一項艱鉅的任務。
中信里昂證券中國工業研究部門共同主管馮曉(Xiao Feng)表示,沒有哪家汽車製造商能永遠保持強勁的產品週期,即使是比亞迪也做不到。自2018年至2024年佔據領先地位以來,比亞迪的產線已變得老舊,買家逐漸轉向吉利、零跑汽車等新面孔。
市場觀察家指出,2026年Q1新車款的發表預季成為比亞迪股價的關鍵。該公司已經將部份車款的發佈延後到明年,以提高競爭力。雖然比亞迪在中國市場面臨挑戰,但藉由發表更多產品和提升在地化生產,比亞迪的海外業務仍在快速發展。高盛(Goldman Sachs)分析師預估,2025年比亞迪海外銷售可能達90萬至100萬輛,超過年初設定的80萬目標。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