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亞董事長沈尚弘。(資料照)
〔記者林菁樺/台北報導〕大亞(1609)持續布局多元領域,看好無人機市場,研發的「超導熱銅包鋁線」切入國內無人機馬達廠商,已開始出貨,並切入非紅供應鏈;近期龍井儲能案將加入台電電力交易平台,協助電網輔助服務,法人預估,大亞今年營收可望超越去年的300億元水準。
大亞董事長沈尚弘表示,有好有壞,台電的強韌電網計畫對電纜事業是穩定貢獻,近期又接獲台電161kV標案的訂單,電線電纜事業部門相當忙碌;但另一塊漆包線事業受到關稅間接影響,他解釋,大亞雖無直接外銷,但客戶有外銷歐洲或美國,銷美客戶有關稅問題,客戶受衝擊也會影響到大亞。
興達電廠大火引起缺電謠言,沈尚弘表示,台灣現在不缺電,「能源不是今天的問題,能源是未來問題」,因台灣GDP持續成長、帶動用電增加,以每年成長2%來估計,目前超過10%的備轉容量率,換算的備轉容量約五、六年會用完,要擔心的是「有沒有開發新的電源」。
他說,新的電源包括要擔心的是「有沒有開發新的電源」,包括小水利、地熱、太陽能、離岸風電甚至是未來先進的核能等,都需要長達五到十年開發。
另外,他也認為綠電收購推出的躉購制度不是沒有貢獻,現在台電收購的價格都遠低於民間綠電行情,而台電買綠電卻還要挨批買貴電,況且台電也是碳排大戶,有綠電需求,呼籲外界在能源議題上理性討論。
對於今年光電、儲能市場「入寒冬」,沈尚弘也以漁電共生為例,政府擔心真種電、假養魚,但大部分投資者不會假養魚,對廠商而言都是重大投資,多數是兢兢業業,無奈政府為了防弊,過度要求會導致審查進度延宕,緩慢前進到最後可能會變成兩手一攤。
大亞今年邁入70年,大亞電纜美麗家園基金會舉辦的「2025鳳凰花論壇」12日首次移師台北,近300位來自企業、學界、非營利組織與青年世代齊聚微風藝文展演中心,共同聚焦「從土地到海洋、從流域到建築」的永續實踐。
大亞也將永續發展納入經營核心,從氣候行動、供應鏈到社會公益全面落實。2024年範疇1、2排放量較2021年降17%,完成5件產品碳足跡查證,並自2025年起透過自有太陽能電廠每年轉供340萬度綠電,達成RE10%目標。供應鏈方面,攜手玉山銀行與金屬中心推動原物料碳盤查,完成97%關鍵供應商ESG風險評估。社會公益則長期推動老屋用電健檢、步道維護、減廢淨灘及「旺萊馬拉松」,結合地方特色與運動,沈尚弘強調,七十週年不是終點,而是大亞邁向百年的新起點。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