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防堵中國發展AI與晶片產業 專家指供應鏈安全措施不可少

2025/09/09 16:36

外交部、DSET(科技、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與中經院共同舉辦「探索供應鏈韌性與策略新局」論壇。(記者歐宇祥攝)外交部、DSET(科技、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與中經院共同舉辦「探索供應鏈韌性與策略新局」論壇。(記者歐宇祥攝)

〔記者歐宇祥/台北報導〕國際半導體展SEMICON Taiwan開展在即,今日外交部、DSET(科技、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與中經院共同舉辦「探索供應鏈韌性與策略新局」論壇,探討半導體產業與地緣政治安全議題。會中專家皆指出,各國政府應思考如何強化半導體供應鏈韌性,以讓民主國家在晶片、AI發展先進於中國等集權國家,為此出口管制等措施必不可少。

歐盟駐日本代表團、數位經濟政策部公使參事Peter Fatelnig在論壇中指出,歐盟晶片法案已經上路執行,不過當前仍需有三大議題待處理,包含全球安全議題,在未來半導體政策與安全政策將會越來越匯流;其次是進行對話、找到共同價值願景,全球的半導體供應鏈需有共同目標;最後則是需建立更細緻的產業數據調查,以建立更合宜的政策。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亞洲經濟研究所(IDE-JETRO)資深主任研究員猪俣哲史則認為,要有健全的法制框架,含先進科技、材料等經濟安全密集產業才有競爭力,近年日本也持續致力強化法律框架,不過日本也面對網路安全相關法規落後歐美、中小企業在財務壓力下資安意識不足、國際合作聯盟缺乏,總共三大挑戰。

蘭德公司科技與安全政策中心研究員Lennart Heim則聚焦,AI發展帶來許多正面效益,但風險也逐漸擴大,尤其民主自由國家更應關注AI安全議題,包含應用面與先進晶片的流向是否會讓中國等集權國家比自由民主國家更快速地發展AI;Heim指出,美國的出口管制政策就是為防止中國、北韓、俄羅斯取得晶片,降低其運算量能、以抑制其AI發展。

針對出口管制,Heim表示,針對半導體、AI的出口管制是美國兩大黨都支持的政策,包含阻止輝達(NVIDIA)晶片出口,意在阻止中國製造先進晶片的速度不得超過自由民主國家,目前這仍是美國政策圈的共識,且美國也期望美國企業、盟友國與盟國企業都以美國為核心建立AI生態體系,如美國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合作建立大型資料中心,未來類似發展會越來越多見。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