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總理莫迪(左)與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法新社資料照)
印度購買俄石油 遭川普課50%關稅
歐祥義/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與印度既是毗鄰的鄰居,但雙方長年陷於邊界糾紛與戰略對抗之中,如今,雖然兩國在貿易上互有依賴,印度總理莫迪也親自表態要和緩對中關係,但在地緣政治、軍事安全與國際陣營上卻難以站在同一陣線,所謂「牽手合作」真的有可能成真嗎?
川普重返白宮後,向全球祭出對等關稅等一系列措施,其中印度被課徵50%關稅,原因是印度購買太多來自俄羅斯的石油,因此在原本討論出的25%關稅上,又加徵另外25%的報復性關稅,一共50%。
據傳莫迪在過去幾週,曾經4次拒絕川普總統的來電。他還承諾將會為全國中小企業減稅,提供財務補助以及協助分散市場。
就在川普宣布對等關稅措施開始實施後,外媒注意到美國關稅與國際局勢變化,正在微妙地拉近中印距離,原因是8月底莫迪出席上海合作組織(SCO),這是他睽違7年再度出訪中國。
8月底莫迪(右4)出席上海合作組織(SCO),這是他睽違7年再度出訪中國。(法新社資料照)
上海合作組織會議 中印破冰
早在莫迪參加SCO前,在接受日媒的訪談中,他就指出印度與中國作為人口最多的兩個鄰國,如果能保持穩定、可預測和友好的雙邊關係,將對地區乃至全球的和平與繁榮帶來正面影響。
而在8月19日,中國外長王毅表示,中印關係呈現正面態勢,雙方要認真汲取75年來的經驗教訓,樹立正確戰略認知,視對方為夥伴和機遇,而不是對手或威脅。
在SCO期間,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與莫迪討論戰略溝通、邊界問題、貿易合作及民間交流,雙方致力深化中印關係與區域合作。
莫迪與習近平此舉,被視為中印兩國在雙邊關係經歷一段低迷時期後重啟關係努力的巔峰,但這真的是雙方關係改善、印度決定疏遠美國,向中國靠攏嗎?多數外媒、專家卻持保留態度,認為這更可能是印度在大國競合中尋求戰略平衡的一環。
自2020年中、印兩國軍隊發生衝突以來,雙方一直處於緊張狀態。(法新社資料照)
印度對中國貿易逆差逾900億美元
自2020年中、印兩國軍隊在喜馬拉雅地區拉達克發生衝突以來,雙方一直處於緊張狀態。那次衝突造成20名印度士兵死亡,中方傷亡人數不詳。
因此印中專家大多不認為這次峰會是兩國建立長久友誼的開端。例如智庫Gateway House能源、投資和互聯互通高級研究員Amit Bhandari就表示:「印度對中國的疑慮根深蒂固。」
Amit Bhandari還說:「中國不太可能與印度建立,向俄羅斯或美國那樣的密切夥伴關係。」日本政府內部許多人將印中關係緩和描述為「有限的緊張局勢緩和」。
一位外務省官員分析:「印度可能判斷,這種關係會帶來實際的經濟利益。」另1位官員指出:「印度對中國的警惕感仍然存在。」
經貿數據也凸顯矛盾。印度對美國享有商品貿易順差,截至2024年為458億美元,但印度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卻不斷擴大。
截至2025年3月,印度對中國的貿易逆差為992億美元,高於2024年的約850億美元,其中從北京的進口總額創下1134.5億美元的歷史新高。
許多人將印中關係緩和描述為「有限的緊張局勢緩和」。(歐新資料照)
中國大量軍售給巴基斯坦
與此同時,邊境、鄰國、安全問題一直是中、印雙方僵持的重點,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報告,中國在2020年至2024年間向44個國家交付了主要武器,其中近3分之2(63%)的武器出口到了巴基斯坦。
報告還稱,2020年至2024年間,中國供應了巴基斯坦81%的武器進口,而2015年至2019年間這一比例為74%。然後在今年5月的衝突中,巴基斯坦使用了中國製造的戰鬥機、飛彈和無人機對付印度。
因此專家認為,SCO不太可能解決兩國之間的爭端或治癒舊傷,但莫迪這次訪問天津,或許是雙方尋求共同點的意願訊號。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一直致力於將自己定位,放在尋求擺脫對中國的供應鏈多元化的全球公司的製造中心。但日前根據《彭博》報導,鴻海(2317)已從印度的一座工廠召回約 300 名中國工程師,以響應北京方面的指示,限制向鄰國進行技術轉讓,這凸顯了亞洲兩大經濟體之間持續的緊張關係。
中印關係的發展眾說紛紜。(美聯資料照)
川普施壓 促中印關係緩和?
當然也有分析認為,中印雙方關係緩和並非不可能。分析指出,印度從未完全站在美國這邊對抗中國,而最近與華盛頓的緊張關係,只會讓印度那些長期以來主張維護不結盟外交政策的人更加堅定。
過去15年來,印度與美國的關係日益密切,但其外交政策菁英並不認為,這種態度是為了讓印度融入美國的軌道,而是一種多元化選擇的手段。
而川普對莫迪政府的施壓,正好促成中印關係緩和,最終將為北京帶來巨大利益:尤其是在近年來中印邊境衝突後兩國關係緊張的情況下。
有分析認為,中印之間的互動,不一定代表印度「疏美親中」。《CNBC》分析指出,中印之間的互動,是否或許並非出於友好,而是因面臨華盛頓關稅壓力而產生的「不情願合作」。
無論如何,如果中印透過談判找到緩解途徑,對雙方來說是一個正面的訊號,但長期存在的猜疑和邊界爭端,使得兩國難以成為親密的合作夥伴。
中國學者認為,中印關係的改善依然是初步的,脆弱的,印度是否會出現反覆態度仍要繼續觀察。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