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勞工陣線等多個勞團共同召開記者會(勞陣提供)
〔記者李靚慧/台北報導〕2026年度最低工資該調漲多少,將在9月底討論,但日前經濟部長龔明鑫卻以全球經貿不確定的因素,認為過往的最低工資調幅公式不適用,台灣勞工陣線等多個勞團今日共同召開記者會,抨擊在最低工資已立法的情況下,龔明鑫如此的思維「欠缺法遵」,更質疑全球均面臨經貿不確定性,但其他國家為了維持勞工購買力,都已決定明年繼續調漲最低工資,台灣的經濟部長,卻為了維持經濟成長率,要犧牲勞工的工資調漲。
台灣勞工陣線引用統計資料指出,台灣約有200萬本國籍勞工投保薪資級距在3萬300元,初任人員近2成仍領最低工資,顯示低薪問題持續嚴峻。近年台灣經濟成長穩健,2024年經濟成長率達4.84%,今年第2季更達8.01%,並無壓低調幅的理由,但日前新上任的經濟部長龔明鑫然,卻以美國高關稅衝擊為由,認為過往的調幅公式不適用。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楊書瑋直言,全球各國均因美國關稅議題衝擊經濟,但包括德、法、英、加拿大、澳洲、日韓,甚至美國、菲律賓、越南等國,今年已確定要在明年度調整最低工資,主要目的就是要維持基層勞工的實質購買力,通膨嚴重的日本調幅甚至高達6%。
但反觀台灣,雖然通膨的指數仍低於2%的警戒線,但17項重要民生物價因天災等因素影響,仍有近1.8%的年增率,其中外食費和房租分別上漲3.48%及2.33%,顯示外食族與租屋者的負擔其實越來越重,所以調整最低工資,它就是維持勞工的實質購買力。
同時,各產業普遍面臨缺工,尤以製造、餐飲等低薪行業最為明顯。勞工陣線主張,既然最低工資法已經立法了,就應該在法律的基礎與精神上,維持勞工實質的購買力並解決低薪的問題,適度調升最低工資,才能改善低薪、留住人力,並強化產業競爭力。
台北市產業總工會副理事長王燕杰則以自身觀察指出,服務業集中在6都,這是一個工作最辛苦、薪資卻離最低工資最近的族群,這些勞動者大多居住在市場上租屋價格最高的地方。王燕杰拋出疑問,若勞工領的是最低工資,卻有超過3分之1近2分之1的薪水必須花在房租上,如何能維持基本生活需要?
王燕杰呼籲經濟部,應以實際數據,對外揭露若降低最低薪資的調整,究竟能夠促進GDP提升的比例有多少?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