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全球債市重置 ! 5%殖利率恐成新常態 專家解讀「背後影響 」

2025/09/03 15:28

全球債券市場正經歷一場深刻轉型。全球多國央行暫停升息或開始降息,長期公債殖利率不斷攀升至數十年高點。(彭博)全球債券市場正經歷一場深刻轉型。全球多國央行暫停升息或開始降息,長期公債殖利率不斷攀升至數十年高點。(彭博)

吳孟峰/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全球債券市場正經歷一場深刻轉型,從美國到日本、法國到英國,即使各國央行暫停升息或開始降息,長期公債殖利率仍不斷攀升至數十年高點,市場正在定價一個財政壓力加大、借貸成本普遍上升的新常態,「5%」的長期債券殖利率恐成為全球金融的新基準。

專家指出,「5%固定化」未必絕對,未來殖利率將維持在高於2010年代的水準,可能在3.5%–5%之間波動,但倘若5%的長期債券殖利率成為全球金融的新常態,將會反映到「房貸、信貸成本」上,企業借款成本也受影響。

據報導,歐美各國支出超過稅收的規模正不斷擴大。當中又以美國的情況尤其顯著,其債務佔GDP比例從疫情前的不足80%攀升至預計2025年中期的近120%。

即使在經濟狀況良好時期,美國財政赤字仍維持在GDP的6-7%左右,這一異常現象對美國公債殖利率帶來上行壓力。為彌補差距,美國政府被迫發行更多債券。而當市場上債券供應過剩時,投資人要求更高的殖利率才會「買單」。

英國面臨類似困境,其借貸需求預計將在2025年初達到歷史最高水準。英國長期公債殖利率已攀升至5.6%以上,創下1998年以來最高水平,這讓人回想起2022年「迷你預算危機」時市場對未獲資金支持的支出計劃的強烈反應。

至於日本,其債務負擔已超過GDP的250%。多年來,日本央行透過殖利率曲線控制政策限制殖利率上升,但在全球壓力下被迫調整政策,導致30年期日本公債殖利率首次突破3%。

國際清算銀行的研究發現,歐洲收益率變動中,有3分之1可以直接追溯到美國國債影響。當美國殖利率上升時,法國、德國、英國和日本跟隨上漲。美國設定基調,但所有國家都付出了代價。

分析師指出,長期殖利率正在共同上升,結束了超低利率時代,從華盛頓到巴黎再到東京,借貸成本都在重新調高,這是全球性現象。

倘若,5%的長債殖利率將成為全球金融的新常態,等於市場的「無風險基準」上升,將會直接反映到「房貸、信貸成本」上,企業借款成本也受影響。既使企業體質良好,也可能要付6%-7%的利率才能借到錢,更別說是對高負債或成長型公司(特別是新創、科技業)壓力更大。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