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LTN經濟通》川普能源轉向 落湯雞變鳳凰

2025/09/02 06:58

美國總統川普開啟核能復興,西屋計畫2030年在美增建十座大型核反應爐。(美聯)美國總統川普開啟核能復興,西屋計畫2030年在美增建十座大型核反應爐。(美聯)

川普核電復興 西屋迎來750億美元新契機

歐祥義/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全美AI資料中心全面搶建,耗電需求急升,美國電力巨頭西屋電氣(Westinghouse Electric)成為最大受益者。響應川普號召,西屋計畫到 2030 年在美新建十座 AP1000 大型核反應爐,市場估值高達 750 億美元。

這是美國過去 30 年僅有的兩座新反應堆商轉後(均出自西屋 AP1000)的一次大規模重啟。回顧 2008 年,西屋承包美國四座機組工程,卻因安全標準嚴苛、人事與材料成本暴增,導致專案嚴重超支,還拖垮母公司東芝,當時還傳出韓國電力公社(Kepco)將金援收購過半股權的傳聞。

如今情勢全然不同。西屋自2018 年破產重整後,51%股份落入加拿大可再生能源資產公司Brookfield Renewable手上,另外49%由鈾礦巨頭Cameco持有,西屋重獲資金與市場信心。更重要的是,西屋順勢切入AI商機,日前宣布與 Google 合作,將導入 AI 優化反應爐建設流程,提高效率與可重複性。

西屋從破產中浴火重生,走的道路是「破產重整、核心技術與市場佔位、政策紅利」三部曲。專家指出,西屋電氣擁有最先進的核子反應爐技術,技術就是底氣(AP1000 商轉、AP300 與 eVinci 研發、VVER 燃料替代),這不只讓西屋電器成功「活下來」,還能搶佔AI核能新需求。

分析師認為,現今在川普核能復興政策下,十座AP1000背後潛藏數百億美元市場,可能再次讓西屋站上全球舞台中心。 簡單來說,這項投資案不只是西屋電氣的「死而復生」,更是美國能源戰略重新擺位的關鍵一幕。

2017年3月,陷入困境的東芝表示,正在考慮出售在美國虧損的西屋電氣業務。(美聯)2017年3月,陷入困境的東芝表示,正在考慮出售在美國虧損的西屋電氣業務。(美聯)

西屋擁最先進核子反應爐技術

西屋電氣擁有最先進的核子反應爐技術,這讓東芝在2006 年砸下 6000 億日圓,收購總部位於美國賓州的西屋電氣,視其 AP1000 為核能復興的門票,但最後卻是換來破產與記憶體事業分割斷臂求生。

據了解,東芝當年「重金壓寶」AP1000,不只是單純的投資決策,而是把整個集團的未來都綁在這一型號的「第三代壓水式反應爐」上。而這個選擇對西屋電氣(Westinghouse, WH)的技術與發展產生了幾個關鍵影響。

專家指出,AP1000 是首個獲美國 NRC 完整認證的第三代反應爐,主打「被動式安全」,即便斷電也能依靠自然循環為爐心降溫,當時被視為產業顛覆性技術。理論上,AP1000 本應成為全球標準化機組。但現實上,喬治亞州 Vogtle 與南卡 V.C. Summer 工程接連爆雷,成本飆升,工期嚴重拖延。最終,AP1000 在美國本土留下「超支惡夢」,直接引爆西屋破產。

雖然財務失敗,但技術資產仍被保留下來:AP1000 的安全性獲肯定,設計認證延長至 2046 年;模組化建造雖導致延誤,但也為小型模組反應爐(SMR)提供寶貴教訓。西屋更基於此技術推出 AP300「縮小版」,希望避開大型建案難以控制的風險。

分析人士指出,東芝雖因 AP1000 傷筋動骨,但其「被動安全 + 模組化」的技術遺產,反而成了西屋後來翻身的基石。

西屋的歷史可追溯至19世紀,其創辦人George Westinghouse與愛迪生並駕齊驅,推動了美國第二次工業革命。(擷取自中國社群平台)西屋的歷史可追溯至19世紀,其創辦人George Westinghouse與愛迪生並駕齊驅,推動了美國第二次工業革命。(擷取自中國社群平台)

西屋在全球現役反應爐超過400座

西屋的歷史可追溯至 19 世紀,由創辦人 George Westinghouse 與愛迪生並駕齊驅,推動了美國第二次工業革命。1957 年,西屋建成全球首座商用核電廠,成為核能發電產業的開拓者。

《路透》曾在2018年1月報導,根據法庭記錄顯示,西屋是世界領先的核燃料供應商之一,它為全球450座商用反應器中的 80% 提供某種形式的服務。在2015會計年度,這2條業務線的營收約為31億美元,產生的現金流量總計4.03億美元。 當時西屋還加入競標沙烏地阿拉伯核電計畫的財團,沙烏地阿拉伯是全球最大的新興市場之一。

此外,西屋曾與印度擬定協議,建造六座新建AP1000反應爐,但之後因進行破產保護,導致該項目陷入停滯,最後並未落實。

外電報導,2018年核電子公司西屋以46億美元價格出售給加拿大資產管理公司Brookfield讓其擺脫破產陰霾。2023年該公司再與Cameco聯手,以79億美元接手西屋,並重塑為「能源安全核心資產」。

據了解,西屋在全球擁有50多個反應爐客戶,燃料長約和維護合約能帶來穩定現金流。而數據顯示,全球現役反應爐超過400座,其中近半使用西屋燃料或零件,這筆生意幾乎「不景氣也停不了」。

因此,Brookfield 提供資本與再生能源經驗,Cameco 則帶來每年逾 1800 萬磅 U3O8 鈾礦產能與全球客戶網絡,讓西屋在燃料端形成「礦到燃料到反應爐」的完整鏈條,使其成為替代俄系燃料進入歐美的重要戰略供應者。

西屋從「燙手山芋」變成「戰略拼圖」,在歐美能源安全佈局中再度舉足輕重。

當年導致東芝破產的 Vogtle 3 號機,最終於 2023 年 7 月正式商轉。(圖片來源Flickr/Nuclear Regulatory Commission CC BY 2.0)當年導致東芝破產的 Vogtle 3 號機,最終於 2023 年 7 月正式商轉。(圖片來源Flickr/Nuclear Regulatory Commission CC BY 2.0)

西屋因俄烏戰爭獲得戰略地位

西屋能翻身,靠的不只是金主,更靠技術實績。當年導致東芝破產的 Vogtle 3 號機,最終於 2023 年 7 月正式商轉;4 號機則在 2024 年底併網,成為美國 40 年來首批新建並成功運轉的核反應爐,這讓 AP1000 從「財務災難」翻身為「技術背書」。

美國核能管理委員會(NRC) 在 2021 年已將 AP1000 認證延長至 2046 年,確保後續專案不再卡在審查程序。西屋也同步推出 AP300 SMR 與 eVinci 微反應爐,分別鎖定資料中心與偏遠地區需求。

在燃料業務上,西屋更因俄烏戰爭獲得戰略地位:歐洲急於擺脫對俄羅斯 TVEL 的依賴。西屋已為捷克 Temelin、芬蘭 Loviisa 與烏克蘭多座電廠提供替代燃料,並預計到 2025 年替代至少 12 座 VVER 機組,市場價值數十億美元。

分析師直言,西屋經歷破產重整與資本換血後,靠著燃料與服務穩住基本盤,再藉AP1000商轉、SMR 與燃料替代方案重返舞台。如今,西屋同時卡位「大型基載—中型模組—微型分散」三個層級的核能市場,成為全球少數橫跨全產品線的核能公司。

西屋已從破產陰影中翻身,藉由川普復興美國核能,西屋將再次站上全球舞台。(擷取自中國社群平台)西屋已從破產陰影中翻身,藉由川普復興美國核能,西屋將再次站上全球舞台。(擷取自中國社群平台)

西屋吃政策紅利 引爆新榮光

川普重返白宮後,直接喊出 2050 年核電總容量要擴張至 400 GW(現約 95 GW,1GW等於100萬瓩),並要求 2030 年前新建十座大型反應爐,NRC 核准時程則壓縮至 18 個月,這為西屋帶來巨大政策紅利。

儘管西屋的競爭對手不少,但短期內,在美國大型機組市場,西屋幾乎沒有真正的對手。其中,韓國 APR1400 雖曾挑戰,但在 2025 年初已與西屋達成和解,限制其在北美發展。GE Hitachi 的 BWRX-300 與 TerraPower 的 Natrium 則主攻 SMR 與新技術,但主攻中型市場。

至於另一家TerraPower Natrium ,這是比爾·蓋茲投資的鈉冷快堆,尚處於示範階段,最快2030年才可能商轉。再加上 AI 帶動的電力需求,西屋優勢更為明顯。

根據《IEA》估算,2024年,資料中心約占全球用電量的1.5%,但在過去5年裡,每年成長12%。生成式AI需要龐大的運算能力來處理巨型資料庫中累積的資訊。目前美國、歐洲和中國約占資料中心用電量的85%。報告指出,按照目前的速度,資料中心到2030年底前將占全球電力消耗的3%,資料中心的耗電量將達到約945TWh(9450億度電)。

《彭博》預計,到2030年AI伺服器耗電量可能達 500TWh/年,相當於德國全年電力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大型基載核電的戰略地位只會更加凸顯。

專家認為,西屋已經從破產陰影中翻身,借由技術底氣、燃料業務與政策推力,站上全球能源舞台的中央。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