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憶如今天出席台灣女董事協會舉辦的「2025剛柔並濟大未來」論壇。(記者方韋傑攝)
〔記者方韋傑/台北報導〕鴻海(2317)董事劉憶如今天表示,若台灣能發行新台幣穩定幣,將有助企業在國際貿易中減少美元結算帶來的匯率損失,並提升談判籌碼。她指出,當前美元雖仍是全球最主要的計價與支付貨幣,但美債惡化與各國推動數位貨幣的趨勢,正逐步削弱美元的獨霸地位,台灣可望藉此尋找突破口。
劉憶如今天出席台灣女董事協會舉辦的「2025剛柔並濟大未來」論壇時指出,美國債務占GDP比重自1970年代以來持續攀升,即便近年非正職戰爭或經濟衰退時期,情況仍有惡化跡象,至今已突破37兆美元。近20年來,美國政府幾乎每年入不敷出,僅柯林頓任內出現過盈餘。她強調,美國利息支出今年首度超過國防開銷,僅次於社會保險,且三大國際信評機構已不再給予美債最高等級,顯示「美債惡化恐難改善」。
在這樣的環境下,美元穩定幣的角色受到關注。劉憶如指出,目前穩定幣市值逾2千億美元,其中約七至八成以美債作為抵押資產,相當於在美債持有排行榜位居第15至18名。雖然外資預測其規模將在2028至2030年間擴張至2兆甚至3.7兆美元,劉則質疑需求來源不足,「美元穩定幣未必能壟斷市場」。
她進一步說明,各國已陸續推動本國穩定幣,港元、人民幣穩定幣已啟動,日圓與歐元穩定幣也預計在近期推出。這些發展意味著,未來的數位貨幣版圖不會完全由美元主導。舉例來說,美元在全球外匯存底中的占比已從過去70%降至58%,在國際支付市場雖仍居首,但人民幣計價債券近年成長最快,主因是其發行成本僅1.7%,低於美元的4%以上,「其他法幣數位化後,勢必削弱美元霸權」。
劉憶如強調,台灣在此浪潮中不應缺席,2025上半年美元匯率波動高達10%,許多出口企業即使接單賺錢,最終仍因美元貶值而出現匯損。若能以新台幣穩定幣進行跨境結算,將可降低匯率風險,並在談判中爭取更有利條件。「當台灣企業能用新台幣穩定幣付款時,國際貿易的自主性與韌性都會提升。」
劉憶如認為,美元穩定幣雖然起步較早,帶領市場發展,但未來格局將是多元化,沒有任何單一貨幣能完全獨大。對台灣而言,發展新台幣穩定幣,不僅是金融創新,更是為企業建立防護網,有利於讓出口導向經濟在國際競爭中掌握更多主動權。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