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事業群總經理張家豪今日出席論壇時指出,邊緣人工智慧有利於協助合作夥伴加速機器人產品開發與落地。(記者方韋傑攝)
〔記者方韋傑/台北報導〕工業電腦龍頭廠研華(2395)持續推動人工智慧與邊緣運算的結合,並將觸角延伸至機器人產業。嵌入式事業群總經理張家豪今日出席《經濟日報》論壇時指出,邊緣人工智慧的演進不僅重塑產業應用,更將透過模組化與標準化平台,協助合作夥伴加速機器人產品開發與落地。
張家豪指出,邊緣運算的演進可分為數個階段,早期的1.0時代,每個終端僅是單點運算;物聯網興起後,終端裝置開始與雲端連結,運算與決策大多仍集中於雲端。隨著人工智慧進展,邊緣人工智慧裝置逐步成形,能在邊緣端獨立判斷、即時感知與執行,形成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的發展趨勢。他引述研究報告表示,2033年全球邊緣運算產值可望突破5100 億美元,龐大商機背後也伴隨資料蒐集與軟體應用的挑戰。
為此,研華提出軟硬整合的邊緣人工智慧平台策略,涵蓋人工智慧加速模組、人工智慧系統與人工智慧伺服器,並搭配自家 Wise-Edge AI 軟體,形成完整堆疊架構。軟體部分則由三層組成:容器化服務(EdgeSync Container),整合各家人工智慧晶片商的模型與開發工具套件(SDK);應用程式介面層(API 層),提供客戶快速串接應用;應用層則聚焦智慧工廠、能源管理等場景。張家豪強調,單純的硬體供應已不敷市場需求,真正的價值來自軟體與生態系的加乘。
他舉例,在智慧醫療領域,人工智慧已能大幅提升影像辨識率,甚至推動手術機器人落地;智慧製造則透過人工智慧檢測系統提升良率;智慧城市的交通監控與安防也已普遍導入人工智慧,展現跨產業的應用力道。
張家豪進一步指出,機器人產業正進入快速成長期,涵蓋自主移動系統(AMR)、協作型機器人、服務型機器人、無人機與人形機器人等多元應用。依據調查,2032年全球市場規模將達 1500億美元,年均複合成長率約16%,其中協作型機器人與服務型機器人的年增速更高達35%與29%,顯示產業潛力龐大。
因應趨勢,研華兩年前已成立專責部門,推出「核心模組化架構(Building Block)」,涵蓋人工智慧運算大腦、視覺模組、通訊模組與控制模組,確保機器人能在複雜環境中實現感知、決策與行動。同時,公司開發「機器人套件軟體(Robotic Suite)」,提供圖形化介面與多家晶片開發工具套件整合,讓客戶能快速啟動應用。
此外,研華也推出開發套件(Development Kit),將運算核心、視覺與無線模組,以及機器人套件軟體打包,協助客戶縮短產品開發與上市時間。張家豪分享,包括台灣達明機器人、日本Sony及NEC等業者,已分別在協作型手臂、自主移動系統與巡檢機器人導入研華解決方案,形成具體落地案例。
張家豪最後強調,研華的發展重點在於四個方向:第一,持續推進邊緣運算與人工智慧的整合,成為產業標準配備;第二,擴大模組設計,賦予機器人更多「眼睛」與「耳朵」;第三,透過機器人套件軟體加速應用落地;第四,確保所有設計符合ISO與資安規範。他並呼籲晶片商、軟體開發商與產業夥伴共創生態,攜手推動邊緣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產業落實應用。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