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整理出了空服員最討厭的12種乘客「禮貌」行為,會在無意中增加了空服員的負擔。空服員示意圖。(路透)
林浥樺/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大多數旅客登機時,都希望自己是一位有禮貌、好相處的乘客。但問題在於:許多在地面上看似貼心或體貼的舉動,到了空中卻可能讓空服員感到困擾,《雅虎新聞》(Yahoo! News)就整理出了空服員最討厭的12種乘客「禮貌」行為,包含過早遞交垃圾、直接從餐車上拿東西等,都會無意中增加了空服員的負擔。
這是因為空服員在3萬英尺的高空中,必須同時兼顧安全、服務與效率。即使是出於善意的干擾性習慣,也會增加他們的負擔。多一點體諒,不僅能讓空服員的工作更順利,也能改善所有乘客的飛行體驗。
報導認為,當個「好乘客」並不難,只要懂得自覺、體貼,並尊重空服員的角色。一點小小的禮貌,往往能飛行途中帶來很大的差別。
以下是空服員討厭12種乘客「禮貌」行為:
1. 直接碰觸空服員身體來引起注意
即使是出於好意的輕推或拍肩,也跨越了界線。空服員更希望你能用一句「不好意思」或按服務鈴,而不是直接用身體接觸。
2. 使用暱稱或親暱稱呼
像是「親愛的」、「小甜心」之類的詞彙,也許本意是善意的,但在專業環境中並不合適。一句尊重的「不好意思」往往更恰當。
3. 直接從餐車上拿東西
飛機上的餐車並不是「自助餐」。乘客若自行取用食物或飲料,會干擾點餐流程,也影響庫存管控,更違反衛生規範。
4. 過早遞交垃圾(特別是噁心的垃圾)
空服員更希望乘客能等到正式收垃圾時再給垃圾,特別是像尿布這類噁心的垃圾,因為要徒手拿會讓人感到不愉快,更別說若放到餐車上,整個服務流程都會中斷。
5. 自行重新整理頭頂行李或移動他人物品
雖然看似幫忙,但隨意移動行李艙物品可能讓其他乘客與機組人員搞不清楚,甚至還會造成下機時的混亂。最好的做法是盡快收妥自己的行李,交由空服員來協助安排。
6. 擅自代替空服員履行職責或糾正其他乘客
即便是出於好意,例如提醒某人座椅沒有豎直,這類行為只會增加緊張與衝突。空服員希望乘客把「執行規範」的責任交給他們。
7. 剛登機就馬上要水
登機過程繁忙且充滿安全相關任務,這時間點突然要求一杯水或藥物,會打亂工作流程。較好的做法是在登機前於登機口補充水分。
8. 在餐飲服務時跑去洗手間
當空服員推著餐車服務時去廁所,既不方便又不安全。最好等他們清空走道後再行動,或適度禮讓。
9. 不斷按服務鈴
若有緊急需求的話,按服務鈴是個合理的行為,但若因小事反覆按服務鈴,只會讓空服員分心。耐心等待空服員巡迴走過,通常就能解決需求。
10. 把搬超重行李的工作交給空服員
空服員的工作不是幫忙扛超重的行李,否則容易導致他們受傷。如果行李過重,建議考慮在登機口托運。
11. 餐飲服務結束後還要求送餐
飛機上的餐飲供應有嚴格時程,錯過時段就可能代表沒有第二次機會。若擔心途中肚子餓,最好自行準備一些零食。
12. 飲用機艙水箱的自來水或冰塊
很多乘客不希望麻煩空服員拿瓶裝水,而是直接拿機上的水來喝或是直接加冰塊,儘管看似貼心,但飛機上的儲水系統可能滋生細菌(包括大腸桿菌),而且清潔頻率很低,若吃壞肚子,可能給空服員增加額外的風險與工作量,為了安全起見,應該避免飲用機艙水、咖啡或冰塊,改選擇瓶裝或罐裝飲料更為妥當。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