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明管理層指出,憑藉台灣完整的ICT供應鏈、自研AI與視覺整合技術,公司已在全球市場找到獨特定位。(記者方韋傑攝)
〔記者方韋傑/台北報導〕自動化機器人設備供應商達明(4585)今日舉辦上市前業績發表會,董事長何世池表示,掛牌象徵公司自創新技術走向有序成長,未來將以「深化AI協作」、「加速國際市場佈局」及「落實永續治理」三大方向前進,達明憑藉台灣完整的ICT供應鏈、自研AI與視覺整合技術,已在全球市場找到獨特定位。
何世池指出,達明創立初衷是讓機器人更容易被人使用,不是要取代人,而是透過協作型設計,讓人與機器共同創造價值。他強調,AI、視覺與數位分身(Digital Twins)等新技術快速發展,推動智慧製造進入新世代。
何世池提到,公司未來三大方向包括持續深化AI協作技術,以自主研發強化產品差異化與彈性;二是加速拓展歐洲、美洲、日本、韓國與東南亞市場,強化在地服務與品牌;三是藉由上市契機落實治理與永續經營。
總經理陳尚昊補充,公司與歐姆龍採行「Co-brand」策略,不僅強化行銷,也凸顯達明自有品牌定位。達明最大的差異化優勢,在於協作型手臂內建視覺與AI,能直接解決客戶痛點。舉例來說,中國一家汽車零件大廠的專案中,競爭對手需投入三名工程師、四個月才能完成整合,達明僅派一名工程師,三分之一個月就完成,整體成本與效率更具優勢。
陳尚昊表示,另一案例是在自主移動機器人(AMR)領域,客戶使用達明方案後,僅需派出應用工程師即可複製導入,大幅提升接案速度。這些具體案例,凸顯達明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針對外界關注的人形機器人進展,公司去年已啟動相關研發,著眼於生成式AI帶來的新應用,並鎖定「安全」與「低能耗」兩大方向,計畫明年與研究單位及部分客戶合作,進行初步概念驗證(POC)。
目前達明的產品與方案已行銷超過50國,累積銷售1.8萬台,主要應用涵蓋電子業、汽車、半導體、食品加工與倉儲。何世池強調,掛牌不是終點,而是責任、創新與長期價值的起點,期許達明持續為全球智慧製造帶來更多合作與改變的可能。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