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著眼台海衝突 李在明訪美讓美國造船業再次偉大

2025/08/25 06:03

南韓總統李在明會見美國總統川普後,將訪問韓華費城造船廠,該廠去年由南韓韓華海洋公司以約1億美元收購,為南韓首次收購美國船舶生產基地。(歐新社檔案照)南韓總統李在明會見美國總統川普後,將訪問韓華費城造船廠,該廠去年由南韓韓華海洋公司以約1億美元收購,為南韓首次收購美國船舶生產基地。(歐新社檔案照)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在美國與南韓雙邊貿易談判關鍵階段的7月,南韓談判代表向美方奉上1個密封盒子。這個由韓亞航空緊急從南韓運送至華府的盒子裡面,裝有10頂紅色棒球帽,上面印有「讓美國造船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Shipbuilding Great Again,MASGA),帽子上還裝飾有美國與南韓國旗。

華爾街日報24日報導,除了帽子,韓方還提出一項承諾:首爾保證投入1500億美元,協助美國振興造船業。美國造船業長期落後於中國,已成為川普政府的重要關切。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對此大為激賞,雙方隨後敲定1項貿易協議,其中包括對船舶及其他產業的投資承諾,降低雙邊互惠關稅率及汽車關稅。首爾還同意購買1000億美元的能源產品。

報導指出,近幾週來,MASGA在南韓成為一種國家號召。南韓總統李在明25日將首次與川普在白宮會面,討論可能改變美韓同盟關係的重要議題,包括關稅、駐韓美軍部隊角色,以及首爾的防衛開支等。

首爾官員認為,沒有任何議題能像造船業那樣,引起川普的高度興趣。川普多次抱怨美國海事製造業的衰退,並承諾透過特殊稅收優惠及新設白宮造船辦公室,迅速扭轉局面。

日本也在與川普政府談判關稅,曾表示可能協助提升美國造船能力,但日本最大造船商今治造船(Imabari Shipbuilding)最近表示,直接支援美國造船業困難重重。

相較之下,南韓顯得更為積極。南韓擁有全球最大的造船廠,產量僅次於中國,而中國的商業造船技術相對落後。這一貿易突破促使川普邀請李在明前往白宮。

南韓財政部長兼首席貿易談判代表具潤哲表示,MASGA計畫對關稅協議的貢獻最大。首爾官員指出,1500億美元的美國造船投資,可能包括收購美國造船廠、勞動力培訓、供應鏈重組、維修及其他領域。

會見川普後,李在明將訪問韓華費城造船廠(Hanwha Philly Shipyard),該廠去年由南韓韓華海洋公司(Hanwha Ocean)以約1億美元收購,為南韓首次收購美國船舶生產基地。

當時,美國海軍部長戴杜羅(Carlos Del Toro)盛讚,費城造船廠的勞動力將翻倍,製造能力將增至4倍,可競爭商用與軍用船舶訂單。

業界人士指出,經營全球最大造船廠的現代重工(HD Hyundai Heavy Industries),在蔚山的造船基地可以約美國一半成本、約3分之2時間建造驅逐艦。但美國法規禁止在海外建造美國商用或軍用船舶。

現代重工海軍船艦業務規劃部門負責人鄭宇滿(Jeong Woo-maan,譯音)表示,比照韓華收購美國造船廠是可行方案,但重建美國造船能力需要更多勞動力、基礎設施和供應商,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建立。

近幾個月,現代重工已同意為美國最大的軍用與商用造船商提供技術諮詢,協助提升產能。

美國造船的弱勢,在可能與中國因台灣爆發衝突的情境中尤為重要。中國海軍艦隊規模已超越美國,預期差距仍將持續擴大。

過去1年,韓華與現代重工已取得4筆美國海軍非戰鬥艦維修合約。美國法規一般限制外國造船廠僅能在例行港口訪問期間,對輔助及補給船隻進行安全或任務相關維修。

美國軍艦的維護、維修或翻修工作,仍多半在關島、夏威夷或美國本土進行。首爾智庫峨山政策研究院(Asan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研究員李彼得(Peter Lee)指出,將更多維修工作轉移至印太造船廠,可讓美國本土造船廠集中精力建造新艦,也可以讓華府在台灣爆發衝突時,有更多盟國造船廠與基地可用,這是中國無法比擬的優勢。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