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川普想為英特爾撐腰 卻反幫台積電1大忙原因曝光

2025/08/22 10:28

摩根大通近日1篇報告指出,市場過分高估英特爾代工業務對台積電的威脅。(彭博資料照,本報合成)摩根大通近日1篇報告指出,市場過分高估英特爾代工業務對台積電的威脅。(彭博資料照,本報合成)

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國計劃入股英特爾(Intel),以強化其資產負債表、促進國內先進半導體製造,軟銀更宣布將斥資20億美元(約612億新台幣)投資英特爾,看似是為英特爾代工復興計畫鋪路,恐對台積電(2330)等大廠恐有威脅。但摩根大通直指,這種「虛假競爭」實際上對台積電更有利,不僅有助規避壟斷監管壓力,還能減緩地緣政治風險。

《華爾街見聞》報導,摩根大通近日1篇報告指出,市場過分高估英特爾代工業務對台積電的威脅,英特爾代工業務的存在,雖為客戶創造「有第2選擇」的假象,但實際上有助台積電免受政府對壟斷地位的嚴格監管,減輕「製造業回流美國」等政策壓力。

報告指出,2020年下半年市場曾預期英特爾大舉外包製造,推高台積電本益比至25至30倍,但台積電的估值未因壟斷疑慮顯著提升,反而可能因監管與地緣風險壓低估值,因此英特爾作為較弱的競爭者,對台積電反而是利多。

報告進一步分析,台積電主要客戶如蘋果(Apple)、輝達(NVIDIA)參與英特爾代工復興計畫,並非純粹負面影響。英特爾需在2至3個先進製程節點上完美執行,才能贏得無晶圓廠客戶的信任並實現規模化。

然而,英特爾產品業務持續面臨超微(AMD)、安謀(ARM)、輝達及自研晶片的競爭壓力,迫使其繼續向台積電外包製造。

分析師認為,英特爾產品與代工業務間的利益衝突難以化解,難以動搖台積電在先進製程的主導地位。摩根大通強調,英特爾代工的挑戰遠超資金問題。

英特爾過去雖在CPU市場具技術領先優勢,但其代工策略從未成功。代工業務需具備服務導向、成本效率及以客戶為中心的創新文化,這對長期專注產品業務的英特爾而言難以快速培養。

報告認為,英特爾代工的最佳策略是採「N-1」或「N-2」製程(落後一至兩代),以降低客戶風險並擴大產能,而非與台積電在最先進製程正面競爭。然而,作為美國政府晶片補貼的主要受惠者,英特爾的保守策略可能難以符合政策期待。

摩根大通坦言,無論英特爾代工吸引多少客戶支持,台積電在可預見的未來仍將穩坐先進製程市場霸主地位、市占率維持90%以上,對台積電維持「增持」評級。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