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認為,為了維持世界領先的技術強國地位,美國需要朋友。(資料照,路透)
陳麗珠/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曾經英特爾是美國科技霸權的象徵,如今卻成了政府補貼和保護政策的目標。《經濟學人》指出,英特爾依賴政府補助仍難翻身,美國若只靠保護老牌企業,恐削弱整體競爭力,想維持世界領先的技術強國地位,美國需要的是朋友,台灣很是關鍵。報導點出,未來多數晶片仍可能由台積電製造,台灣的安全至關重要,而川普在台灣和中國問題上態度輕率,未能提供穩定的支持。此外,明智的晶片政策應放寬規定和培育人才,而不是用關稅作為籌碼。
《經濟學人》指出,英特爾如今令人唏噓。半個世紀前,英特爾是尖端科技的代名詞;它曾主導個人電腦晶片市場,並在2000年一度成為全球第二大市值公司,然而,如今連全球第15大晶片公司都排不上。英特爾曾經象徵美國科技與商業實力,如今成了補貼和保護政策的目標,川普甚至還在考慮對其進行準國有化。
半導體的重要性前所未有,它們在國防中日益關鍵;在美中AI競賽中,晶片可能決定勝負。即使是自由貿易主義者也承認半導體的戰略重要性,並擔憂全球對台積電(TSMC)及其所在地台灣的先進晶片依賴,因為台灣正面臨中國入侵的威脅。然而,晶片對於產業政策的支持者而言,也是一個極具挑戰的考驗。晶片製造本身高度專業化、複雜且全球化,在這種情況下,市場干預往往難以奏效,英特爾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看看英特爾的困境就知道錯誤有多嚴重。傲慢使其錯失了智慧型手機和AI浪潮的機遇,輸給了安謀(Arm)、輝達(NVIDIA)和台積電等公司。拜登政府的《晶片與科學法案》旨在刺激美國國內晶片製造,承諾向英特爾提供補助金和貸款,但公司仍陷入困境。
拜登政府未能幫助英特爾,而川普可能讓情況更糟。他威脅對晶片進口課徵關稅,甚至試圖強迫輝達等公司使用英特爾製造晶片,這些措施或許能暫時給英特爾喘息,但對美國整體來說是自傷的。製造晶片本身並不是最終目標,而是一種讓美國科技產業保持全球領先地位的關鍵手段,強迫企業接受次等產品會削弱它們的競爭力。
美國該怎麼做?報導指出,一個啟示是,不應該把國家的希望寄託在保住英特爾的利益上,它可以將晶圓廠業務出售給資金雄厚的投資者,例如軟銀(SoftBank),該公司近日有意向英特爾投資20億美元,或者出售設計部門,將收益投入製造。即便如此,英特爾也可能追不上台積電。無論如何,聯邦政府不應盲目投入資金,持股只會讓局面更複雜。
第二個啟示是,要放眼英特爾之外,解決其他晶片製造商的問題。台積電正尋求擴展,已承諾在美國建設晶圓廠。三星也比英特爾進展更順利,正在德州設廠,但進展緩慢,三星和台積電都面臨技術工人不足和許可申請延誤的問題。
第三個啟示是,即便國內晶片製造能提升美國韌性,國家仍無法與全球隔絕。一方面,供應鏈高度專業化,關鍵設備來自全球。另一方面,未來約三分之二的此類晶片仍可能在台灣製造,台灣及其安全仍然至關重要。台積電模式是先在本土創新,再將技術擴展至全球。
為了保持美國晶片供應鏈韌性,川普需要一個連貫、經過深思熟慮的策略,對於靠直覺治國的人而言,這是一項艱鉅任務,難怪他方向錯誤。在台灣問題上,他態度輕率,自信中國不會在其任內入侵,同時未能提供穩定的支持。他對各類進口課徵關稅,將提高美國製造成本;承諾的晶片關稅會傷害美國消費者。他擅長製造不確定性,但晶片製造需要穩定。明智的晶片政策應該吸引在美國建設晶圓廠,例如簡化許可流程、建立工程師培訓計畫,而不是用關稅作為籌碼。
報導總結,晶片製造業歷經數十年發展,是為全球化時代而生的。當經濟民族主義者將他們的政策建立在自給自足的基礎上時,他們實際上是在為自己設定一項不必要的艱鉅任務,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