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微星強化AI自動化能量 機器人明年可望獲利

2025/08/20 13:05

微星以「自動化+AI」雙引擎推動營運展望,機器人業務將隨應用深化與市場拓展逐步挹注獲利。(記者方韋傑攝)微星以「自動化+AI」雙引擎推動營運展望,機器人業務將隨應用深化與市場拓展逐步挹注獲利。(記者方韋傑攝)

〔記者方韋傑/台北報導〕電競大廠微星(2377)近年積極拓展自動化與人工智慧領域,管理層今天在自動化展中受訪時指出,旗下機器人產品線已逐步切入教育、生技及電子零組件等應用場域,隨著市場需求持續擴大,法人推估最快明年起將開始挹注獲利,帶動營運展望樂觀。

微星本次展出4款機器人,包括送貨型、消毒型、頂升型與搭載手臂的檢測型。其中,帶手臂款與達明合作,已成功進入美國教育市場,例如普渡大學1次採購70、80支機械手臂,用於教學課程。除了學校應用外,微星機器人也出貨至美國電子零組件廠與生技公司,其中生技領域利用機器手臂執行藥物測試,減少人工進出實驗室的時間與風險。

在技術優勢上,微星強調自家車體導航精準,能減少手臂尋位時間,提高整體作業效率,並透過軟體與工廠系統、倉儲甚至電梯串接,凸顯整合能力。相較於中國廠商低價手臂僅提供硬體,微星著重於軟硬體一體化,提升實際應用價值。對標丹麥業者時,公司產品價格約為對方的7至8折,系統整合程度也成為競爭優勢。

展望市場,公司指出,今年自主移動機器人(AMR)產業成長約兩成,微星表現預計能與市場同步甚至優於平均。目前主要市場集中在美國、日本與台灣,明年將積極切入歐洲,首先鎖定德國、荷蘭與波蘭。對於外界關注的財務表現,法人推估,機器人業務最快明年就能正式挹注獲利,成為集團新成長動能。

除了機器人,微星同時布局邊緣AI,規劃推出新款小型伺服器,定價約1萬美元,效能相當於NVIDIA H20的十分之一,定位為「可在地端運算的邊緣伺服器」,用於推理(inference)與生成式AI應用,可直接連接輝達Omniverse與Cosmos平台,協助模擬虛擬廠房、訓練大型語言模型(LLM),降低對大型資料中心的依賴。

微星看好該項產品在整合軟體能量之後,可望於10月逐步出貨,後續成長潛力不可限量,適合應用於學校與研究機構,也將擴展至小型企業。相比動輒億元的大型伺服器架構,邊緣AI設備以數十萬新台幣即可布建,成本優勢明顯,在全球各大市場都有機會嶄露頭角,特別是仍在成長的中國市場。

整體而言,微星以「自動化+AI」雙引擎推動營運展望,機器人業務將隨應用深化與市場拓展逐步挹注獲利,邊緣AI則以低成本、易導入的特性搶攻教育與中小企業市場,為營運前景再添動能。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