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中國製有風險!外媒點名「台灣製」無人機 晶片後國際信賴新王牌

2025/08/19 11:14

外媒報導,無人機產業被視為繼全球領先的半導體產業後,台灣的「下1個大重點產業」。示意圖。(資料照)外媒報導,無人機產業被視為繼全球領先的半導體產業後,台灣的「下1個大重點產業」。示意圖。(資料照)

高佳菁/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外媒報導,台灣無人機產業成為政府重點發展的快速成長產業,甚至被視為繼全球領先的半導體產業後,台灣的「下1個大重點產業」,並表示,台灣大力宣傳其供應鏈不包含來自中國的零組件,因這些零件被認為構成安全風險,而台灣能向美國和歐洲出口無人機,表明「台灣能夠滿足嚴格出口法規、網路安全要求,以及高度監管市場的品質標準」。

根據新加坡《海峽時報》(The Straits Times)報導,受俄烏衝突、中美緊張關係刺激,台灣無人機產業快速成長,2025年上半年出口額達1189萬美元(約新台幣3.5億元),是2024年全年230萬美元出口額的5倍多。

創未來科技(Tron Future)指出,在持續不斷的俄烏戰爭中使用無人機,加上中國無人機飛越金門,引發對無人機反制系統的更大需求,特別是為了保護發電廠、科技園區或水壩等關鍵基礎設施,估計過去兩年需求至少增加了10倍。

報導援引台灣媒體的1篇文章,文章將無人機產業稱為「保家衛國的新興產業」,這與人們經常引用的對台灣晶片產業的描述類似。

《海峽時報》指出,台灣無人機市場的產業產值已從2023年的28億新台幣成長至2024年的50億新台幣。為了銷售無人機,台灣大力宣傳其供應鏈不包含來自中國的零組件,因這些零件被認為構成安全風險,而這項宣傳受到了那些擔心過度依賴中國無人機的國家的歡迎。

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台灣無人機前5名市場為波蘭、美國、德國、捷克和香港。 分析師布拉爾(Aadil Brar)指出,能向美國和歐洲出口無人機,表明「台灣能夠滿足嚴格出口法規、網路安全要求以及高度監管市場的品質標準」 。

不過報導也分析,包括來自中國大型無人機產業的競爭、零件成本上升、監管規定嚴格、產品測試以及國內採購有限,都是台灣無人機行業的挑戰,但該產業可能成為戰略支柱。

根據報導,台灣的目標是成為重要的「無中國」無人機製造中心,重點關注商業和國防需求,到2030年將產業價值提升至400億新台幣,並指出無人機產業已成為台灣政府重點發展的快速成長產業,甚至被視為繼全球領先的半導體產業之後台灣的「下個重點產業」。

報導也指出,儘管台灣的無人機產業與晶片產業相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觀察家表示,無人機仍然可以成為台灣經濟的戰略支柱。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