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上稿08-16 23:12 更新時間08-17 07:09
北京當局準備再度要求大型國企收購房地產開發商賣不掉的房屋,以消化總面積達4.08億平方公尺的過剩房屋。(法新社資料照)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中國房地產市場2021年以來就低迷至今,成為經濟復甦最大絆腳石,《彭博》報導,北京當局準備再度要求大型國有企業,收購房地產開發商賣不掉的房屋,以消化總面積達4.08億平方公尺(1.234億坪)的過剩房屋。但專家指出,由於購買過剩房屋的資金不足,加上部分資金可能被貪官污走,北京當局最後可能白忙一場。
中國國家統計局8月15日發布的最新經濟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的房地產開發投資年減12%,創5年來最差,新建住房價格已停滯超過2年,7月房價又年跌2.8%。中國前百大房企7月的新屋銷售,也是連續2個月年跌幅超過20%,中國昔日的房地產巨擘恆大集團8月12日宣布,將於8月25日自香港交易所下市。
《彭博》引述知情人士透露,中國監管機構計劃要求一些大型國企,和不良資產管理公司(如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從陷入困境的房地產開發商手中收購未出售的房屋,以協助消化中國4.08億平方公尺的過剩房屋。
這些大型國企將獲准動用中國人民銀行2024年5月啟動的3000億元人民幣(下同,新台幣12.5兆元)保障性住房再貸款計劃。北京當局讓大型國企介入房市的新舉措,除了可以加快對4.08億平方公尺過剩房屋的清理,還能協助房地產開發商減輕財務負擔。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表示,北京當局推出此舉,是想透過「消化一些過剩的房子,把房價拉抬回來,讓泡沫崩潰放緩一點」,但在過去2年多的時間裡,中國已嘗試過讓地方政府和地方國企,使用銀行貸款購買庫存閒置房,以解決房屋過剩問題,但都收效甚微。
中國人行曾在2023年1月,推出總額1000億元(新台幣4178.8億元)的「租賃住房貸款支持計劃」,讓7大國有銀行在2023年底前,向重慶、濟南、鄭州、長春、成都、福州、青島、天津8個試辦城市,發放租賃住房購房貸款,讓地方政府購買賣不出去的房屋,以減少閒置房,同時擴大租賃住房供應。
但到了2024年3月,中國各地金融機構發放出的相關貸款只有20億元(新台幣83.6億元),占比2%。2024年5月,中國人行又啟動了上述3000億元人民幣的保障性住房再貸款計劃,讓地方的國企收購賣不出去的房屋。但根據《彭博》今年8月初的報導,這項計劃的運行也不順利,獲批貸款占比不到6%。
《彭博》指出,由於中國內需和就業市場持續疲軟,北京當局這次讓大型國企直接下場救市,預計結果也不樂觀。
謝田指出,3000億元的資金本身就不夠購買4.08億平方公尺的過剩房屋,另外也不能保證這些國企、央企不會私吞或挪用這些資金。謝田說:「購買過剩房屋的資金不夠的話,對這個市場來說只是杯水車薪,一切也是白折騰。最終還是讓一批資金流落到貪官手裡,而房地產泡沫問題、房市的真正問題,還是得不到真正的解決。」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