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傳出2奈米先進製程技術外洩事件。(示意圖,路透)
陳麗珠/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台積電爆出清大畢業的工程師涉入2奈米機密竊取案,同樣畢業於清華大學理工科系的校友Max(化名)接受《BBC》訪問時稱,媒體透露被抓的是30幾歲的工程師,這種等級碰不到真的情報,就是一種客戶關係,「上級主管有時候也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廠商順利一點,對大家KPI都有幫助」,如今這種事搬到檯面上,公司一定要處理。
根據檢調調查,台積電日前發現工程師有異常接觸檔案的行為,內部調查發現吳姓、戈姓2名在職工程師(已開除)、陳姓前員工等3人,皆是台積電20廠的2奈米試產員,在職期間趁機持手機翻拍公司的核心機密,洩密給日本半導體供應商「東京威力科創」(TEL)。
高檢署智慧財產分署獲報偵辦,7月25日至28日陸續傳喚、拘提,訊後認定3男涉犯國家安全法,向智慧財產商業法院聲請羈押禁見獲准;3人皆提出抗告,最高法院8月7日認定3人有滅證、勾串之虞,駁回抗告確定。
《BBC》中文13日也長文報導台積電2奈米洩密案,直言此案不僅震撼台灣科技界,也引起全球客戶及同行關注,涉案者恐觸犯國安法,已遭羈押禁見。
報導說,台積電是全球最先進的高階晶圓代工廠,2奈米晶片的生產已成為業界門檻最高的領域,各大廠商競相角逐的戰場,包括與TEL合作密切的日本國家隊。因此,此洩密消息曝光後,立即引發全球科技界高度關注。
據悉,這3名被羈押禁見的涉案工程師皆為清大畢業校友。同樣畢業於清華大學理工科系的校友Max(化名)向BBC中文表示,半導體製程分工複雜,工程師一起競爭,可是彼此都不知道做什麼做到哪,被洩密的那台台積電設備負責的可能只是整條幾千道步驟裡面的一道。
Max還說,台灣媒體透露被捕者是30幾歲的工程師,這種等級碰不到什麼真的情報,就是一種客戶關係,上級主管有時候也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廠商順利一點對大家KPI都有幫助。
他稱,如今這種事搬到檯面上,公司一定要處理,只能是大家心知肚明的默契。早期台積電開始推無紙化的時候,連機台參數都只能在無塵室看不能抄出來,這樣設備商要怎麼出方案給客戶?他指出,「各家設備商多少都有自己帶出數據的花招,你說公司不知道嗎?不知道的話怎麼在隔天馬上出一份數據精美的報告給客戶呢?」
至於此起洩密案是否涉及中國?報導提及,技術外洩一直是台積電及台灣面對的重要挑戰,並且一直與對手三星及中國中芯國際有關,此次事件則有所不同,起於在半導體發展落後中韓台的另一科技大國日本。
有關台積電相關洩密訴訟近20多年間並不少見。報導指出,2003年該公司曾指控中國中芯國際竊取商業機密,兩年後雙方達成和解,中芯需在6年內支付1.75億美元的專利授權金。2006年台積電稱再度發現中芯持續不當使用其機密,發起訴訟,於2009年和解,中芯除了需要先給付1.35億美元授權金之外,需要另外支付2億美元並無償給予台積電8%股權,台積電在隨後10年內陸續售出中芯國際股份。
2015年,台積電還曾以涉嫌洩露機密資訊,控告前公司研發處長梁孟松欲加入韓國三星電子並勝訴。法院判決要求禁止梁孟松在2015年底前為三星工作,且不得洩漏台積電的營業秘密和人員名單。梁孟松後來被挖角至中芯國際擔任執行長。
外界關注2奈米洩密案會不會影響台日合作?國發會主委劉鏡清曾發表聲明稱,此次案件不會對台積電在日本的投資計劃造成影響。
半導體分析師王韋傑(Ray Wang)則說,目前尚不清楚洩密風波將如何影響日本的半導體復興,但Rapidus(日本國家隊)的製程節點技術和路線圖與台積電還有顯著差異。他表示,現在評估Rapidus的2奈米生產前景仍為時過早,但從地緣政治角度來看,擁有尖端製造能力將增強日本的經濟安全。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