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部門1年血虧逾4000億 外媒喊英特爾分拆是最佳生路

2025/08/13 15:12

英特爾面臨諸多挑戰,分拆問題再度浮上檯面。(彭博)英特爾面臨諸多挑戰,分拆問題再度浮上檯面。(彭博)

陳麗珠/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華爾街日報》指出,英特爾早在執行長陳立武被質疑涉中太深之前,其前景就已經岌岌可危,其製造部門在截至6月的12個月內虧損136億美元(約台幣4080億)。因此,對英特爾來說,比較合理的發展方向或許是分拆,將製造業務與晶片設計業務分離,成立獨立的公司。

報導指出,陳立武最終或許能挺過華盛頓的閃電戰,但他在相對較短的任期內所表現出的優柔寡斷,恰恰凸顯英特爾的問題有多嚴重。該公司曾是先進晶片製造領域無可爭議的王者,無論是在設計還是製造方面。但至少在三任執行長之前就開始的策略性失誤,最終導致這家公司在製造領域的優勢被台積電取代。

報導說,陳立武的前任季辛格(Pat Gelsinger )因其多年的重振計劃失敗而於去年下台。儘管未能成功,季辛格至少有一個計劃:斥資數千億美元提升英特爾的製造能力,重回晶片製造技術的領先地位,並開始與台積電競爭。

然而,由於整個產業急劇轉向人工智慧,讓英特爾陷入困境,如果市場力量沒有對季辛格不利,那麼該計畫或許會有更好的機會。過去四年,英特爾的年收入暴跌了近三分之一,而輝達的銷售額目前是英特爾巔峰時期的2倍。

這一切讓陳立武必須面對一個尷尬的境地,他得去解決那些並非自己造成的問題。但迄今為止,他的策略似乎與其前任試圖同時解決所有問題的做法並沒有太大變化。

報導認為,拯救英特爾是一個艱鉅的任務,尤其是考慮到英特爾仍在燒錢,而其製造部門在截至6月的12個月內虧損136億美元。該公司上個月在第二季電話會議上明確表示,18A製程將主要用於其內部產品,這意味著目前還沒有主要的外部客戶簽約讓英特爾生產其晶片。

報導直指,對英特爾來說,一個合理的發展方向或許是分拆,將製造業務與晶片設計業務分離,成立獨立的公司。這將遵循長期以來的半導體行業趨勢,要嘛專注於晶片製造,要嘛專注於晶片設計,很少兩者兼顧。這也將消除英特爾試圖成為大型晶圓代工製造商的根本問題,憶及希望英特爾生產其晶片的潛在客戶,不想將生產外包給競爭對手的IC設計公司。

報導總結,如果分拆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陳立武(或任何擔任執行長的人)就有責任迅速闡明可行的替代方案。不管川普有沒有施壓,該公司若不做出一些艱難的決定,就無法重現昔日的光彩。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