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政經動盪。圖為曼谷抗議者上街遊行,要求已停職的總理貝東塔辭職負責。(歐新社)
陳麗珠/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泰媒指出,泰國曾被期望成為亞洲第五大經濟小虎,如今卻陷入經濟停滯,成為東協經濟成長速度最慢的國家。過去10年,泰國GDP成長率平均低於2%,遭諷已淪為「亞洲病夫」。
泰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和越南曾經被經濟學家稱為「亞洲5小虎」,泰國近年的發展卻不如預期。泰媒《NationThailand》12日直言,泰國已從亞洲5小虎之一,淪為亞洲病夫。
報導稱,世界銀行於1988年將泰國重新歸類為中低收入經濟體(人均收入超過1036美元),希望泰國能效仿日本、韓國、台灣和新加坡,成為新興工業化國家。但這些雄心壯志因政治動盪和 1990 年代的經濟危機,逐漸脫軌。
泰國工業聯合會(FTI)主席張學善(Kriengkrai Thiennukul)表示,泰國必須徹底改革其經濟和工業結構,以滿足全球需求,他並列舉了導致泰國從「老虎」淪為地區落後者的幾個關鍵因素。
他指出,泰國經濟面臨4大危機,一是未能跟上全球變化的步伐,尤其是技術革新;二是最低工資的持續上漲,已削弱泰國相對於越南和印尼等鄰國的成本優勢;三是高齡化社會導致適齡勞動力短缺;四是泰國家庭債務已飆升至GDP的90%以上,若計入非正式債務則高達104%,嚴重限制消費支出,並對薪資進一步成長構成重大障礙。
張學善也提出解方,包括產業轉型,從依賴OEM的傳統產業轉向ODM(原始設計製造),同時打造自主品牌,提升產品價值。同時也要積極邁向未來產業,例如BCG(生物循環綠色經濟),還要廢除10萬多條過時的法律及解決家庭債務問題。
他警告,「如果不迅速改革經濟結構,泰國將成為鄰國商品的進口國,而不是生產國,我們的工業基礎將會消失。」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