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提出「讓美國造船再次偉大」計劃,成功換推動雙方達成貿易協議。(彭博資料照)
川普利用南韓 重振美國造船業
歐祥義/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於7月底宣佈,與南韓達成貿易協議,關稅稅率從25%降至15%,並將在美國投資3500億美元(約新台幣10.47兆元),其中將有1500億美元(約新台幣4.48兆元)用於兩國造船合作,支持「讓美國造船再次偉大(Make American Shipbuilding Great Again,MASGA)」計劃。
為了尋求更好的關稅條件,南韓官員試圖透過造船合作來吸引川普,包括修復美國海軍艦隊,因為華盛頓正在努力跟上中國龐大的海軍建設。韓政府官員提到,這項「讓美國造船再次偉大」計劃包括在美國建新造船廠、培訓造船業人員以及維護美國海軍艦艇。
南韓經濟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長具潤哲(Koo Yun-cheol)透露,「讓美國造船再次偉大」的造船合作計劃是美韓達成關稅協議的關鍵。在美韓協議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價值1500億美元(約新台幣4.48兆元)的造船合作計劃,並直言,MASGA計劃對於協議貢獻最大。
具潤哲表示,希望透過南韓世界一流的船舶設計、建造能力,支持美國造船業的復興,創造新的機遇,並為成長奠定基礎。MASGA計劃以川普的競選口號「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MAGA)」命名,將根據南韓造船廠的需求,覆蓋整個美國造船業,建立新造船廠、培育造船人才、重建造船供應鏈,以進行維護、維修和大修(maintenance, repair and overhaul,MRO)。
美韓公佈關稅協議,首爾承諾將在美國投資3500億美元,其中1500億美元用於造船合作。(美聯社資料照)
韓華集團及HD現代重工 早已前進美造船業
造船產業相關人士預測,1500億美元(約新台幣4.48兆元)的美韓造船合作基金將幫助南韓造船商擴大在美國的業務,因為這項金融支持計劃包括投資、貸款和擔保。具潤哲指出,川普認可了南韓造船廠的能力,並在會晤期間表明,希望看到在這一合作夥伴關係下,船艦能夠「盡快」在美國建造。
一名造船業人士指出,歸根究底,美國市場關注的是「軍艦」,而不是商船,隨著南韓造船商為美國海軍進行MRO,他們或許能夠與美國夥伴合作,在美國造船廠甚至是南韓造船廠為美國建造軍艦。
事實上,南韓造船的領先企業韓華(Hanwha)和HD現代重工(HD Hyundai)早在關稅談判開始前,就已經走在美國造船業復興的前線。
韓華集團旗下子公司韓華系統(Hanwha Systems)和韓華海洋(Hanwha Ocean)去年斥資1億美元(約新台幣29.9億元)收購了位於賓州的費城造船廠(Philly Shipyard),至今已獲得3份美國海軍艦艇的MRO合約;HD現代重工則與美國最大的軍事造船公司杭廷頓英格爾斯工業公司(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HII)合作,同時與美國造船廠、船舶營運商愛迪生喬斯特離岸公司(Edison Chouest Offshore,ECO)合作造船。
南韓企劃財政部長具潤哲(左)表示,MASGA計劃是關稅談判的關鍵,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右)也大讚這項計劃。(歐新社資料照)
南韓造船業躍躍欲試
南韓總統李在明(Lee Jae Myung)在社群媒體寫道,這項計劃最終將幫助韓企擴大在美國造船市場市佔。具潤哲補充,南韓造船企業最終將成為這項合作的主要受益者。
南韓產業通商資源部長金正官(Kim Jung-Kwan)表示,美國可能因此放寬外國投資造船業的投資,理由是美國有強烈的意願與南韓造船廠合作。金正官也提到,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也大讚南韓提出MASGA計劃,以滿足美國對造船合作的需求。
南韓業界對此也持樂觀看法,韓華集團聲明表示,公司將加入MASGA計劃,以促進兩國造船業的發展。透過費城造船廠的擴建、新造船廠的興建和額外的MRO計劃,集團將引領美國造船業的復興;HD現代則稱,一旦了解更多細節,將與政府合作參與MASGA計劃。
韓國離岸工程暨造船協會(Korea Offshore & Shipbuilding Association)聲明稱,對於關稅協議表示歡迎,該協會表示,造船業對於自身為關稅協議做出的貢獻感到自豪,同時也期待MASGA計劃能重振美國的造船業,並幫助南韓找到新機會。
美韓積極推動兩國在造船業的合作。圖為HD現代重工蔚山廠。(彭博資料照)
南韓造船業是最大獲利者
南韓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Korea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 Policy ,KIEP)資深研究員洪振熙(Hong Jin-hee,音譯)表示,透過與美國的造船業合作,南韓可以獲得一系列實際利益,例如打入美國軍艦和商船市場,並擴大韓商在該市場的影響力,加強其在供應鏈中的戰略地位,應對限制措施,實施在地化並確保訂單流穩定。
洪振熙指出,南韓很有可能擴大在美國造船廠生產高附加價值船舶,例如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以及軍艦生產的規模,並為未來與美國海軍的合作計劃獲得更多的動力。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CSIC)日前發佈報告點出,美國與南韓加強在造船領域的合作是「理所當然的」,儘管隨著經濟發展,南韓勞動力成本變得愈來愈高,但南韓依然保持著成本競爭優勢,造船業的自動化和控制系統進步,使這產業從勞動密集型轉變為技術驅動型。
美國總統川普在今年稍早宣佈了振興美國航運和造船業的措施。圖為川普於1998年訪問位於南韓巨濟的造船廠。(路透資料照)
同一艘神盾艦 南韓造比美國造低10億美元
美國總統川普在今年稍早宣佈了振興美國航運和造船業的措施,以對抗中國在這兩個領域的主導地位。而南韓是僅次於中國的第2大造船國,據稱佔據了全球一半以上的船舶訂單。
MASGA計劃象徵著南韓製造業史上前所未有的海外投資,川普已呼籲造船業「盡快」行動,促進政府與產業之間的快速協調,這也代表啟動MASGA計劃的官民合作「分秒必爭」。
美國造船生態系統已遭到嚴重的破壞,生產力差距十分明顯,以具體數字來看,過去10年內,南韓船廠共建造2405艘商船,反觀美國同期僅建造37艘。1艘由南韓生產的神盾軍艦(Aegis destroyer)造價約6億美元(約新台幣179.5億元),同一艘艦艇在美國生產造價則將高達16億美元(約新台幣478.7億元)。對於南韓而言,他們可以在同一船廠生產商船、神盾艦和潛水艇,而許多美國船廠甚至連每年生產1艘船都相當困難。
雖然南韓造船廠自2000年以來就一直在海外營運,但MASGA計劃帶來的挑戰明顯要大得多,需要建造或升級當地船廠,培訓人員,並移植整個供應鏈,有效地實現美國造船業從頭到腳的整合。
韓華集團去年斥資1億美元收購了位於賓州的費城造船廠,是推動美國造船業復興的要角。(歐新社資料照)
美韓造船合作 是關稅談判關鍵
美韓推動在造船業的合作實際上可以追溯到前總統拜登(Joe Biden)執政時期,時任海軍部長戴杜羅(Carlos Del Toro)在去年2月訪問了HD現代重工位於蔚山的工廠以及韓華海洋位於巨濟的造船廠,戴杜羅在當時表示,自己從未見過如此數位化的造船系統,並對南韓在船舶建造過程中即時監控生產的能力表示驚訝。
美國民主黨向共和黨交接後,華府對於南韓的興趣愈發濃烈,去年11月,準備重返白宮的川普在與南韓時任總統尹錫悅(Yoon Suk-yeol)的通話中表明,美國造船業需要南韓的協助。川普第2屆政府就任後,美國高階官員和軍方高層頻繁訪韓,海軍部長費蘭(John Phelan)今年4月成為首名參觀南韓造船廠的高階官員。
費蘭表示,如果美國海軍能與如此強大的南韓造船廠合作,美國的船將能發揮最佳性能。到了7月底,費蘭與白宮管理及預算局(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局長沃特(Russell Vought)一同參觀了位於位於賓州的韓華費城造船廠,就在訪問結束後不久,川普隨即宣佈美韓結束關稅談判。
南韓總統府政策室長金容範(Kim Yong-bum)接受韓媒訪問時也直言,如果沒有這項造船計劃,談判就不會有任何進展,首爾提出了關於維護、維修和勞動力培訓計劃的具體方案,美方對於南韓的充分準備感到驚訝,因此造船就成了關稅談判的關鍵。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