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在經濟!中國全國性灑錢催生育 專家稱難奏效

2025/08/06 19:05

2021年7月13日,3名婦女在1處北京商業街推娃娃車逛街。(法新社檔案照)2021年7月13日,3名婦女在1處北京商業街推娃娃車逛街。(法新社檔案照)

吳孟峰/核稿編輯

〔編譯張沛元/綜合報導〕還在念研究所的中國年輕人李贊恩(Zane Li,譯音)迄今仍記得,當年他們一家三口如何因為父母違反一胎化政策為他生了個妹妹,而被慘罰相當於在市場賣魚3年收入的10萬人民幣(約台幣41.68萬元)。

李贊恩一家因為多了一口人而揹債,從此過得捉襟見肘;當年才9歲念小三的他被迫一夕長大,不但得承擔家務,放假還要幫媽媽出攤賣魚。

如今已25歲的李贊恩說,他不打算生孩子,此等想法在他這一代人間日益普遍,令忙於彌補當年一胎化政策所造成的人口危機的北京當局愁上加愁。官員過去以巨額罰款、強制墮胎與絕育等手段落實一胎化,如今卻反過來懇求像李贊恩這樣成長於一胎化時代的年輕人,多多增產報國。

為挽救跌跌不休的生育率,中國上週推出育兒福利,每對父母每生1個孩子每年可領3600人民幣(約台幣1.5萬元),領到孩子3歲,並回溯從今年1月1日起生效。然此福利根本無法打動正值適婚適育年齡的李贊恩這一輩年輕人。「養1個孩子的成本很高,1年3600元根本九牛一毛。」

根據北京智庫「育媧人口研究」近日發表的報告,在中國,1個孩子養到18歲的平均成本為53.8萬(約台幣224.12萬元),是中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6倍多,使之成為世上生育成本最高的國家之一;大城市的育兒成本更高,例如上海破100萬人民幣,北京也要93.6萬人民幣。

「(生孩子)只會讓日子更苦。我又不是什麼資本家,我的孩子大概也過不上什麼好日子,」本身還在靠學貸念書、不看好就業前景的李贊恩,考慮碩士唸完繼續攻讀博士。

中國經濟放緩與青年失業率飆升,進一步降低年輕人結婚生子的慾望,讓當局在推動催婚催生上更窒礙難行。

勞動力萎縮與人口快速老化,中國在2016年取消一胎化政策,開放生二胎, 2021年更進一步允許生三胎,但中國出生率仍持續下滑。地方政府過去曾推出從減稅、住房補貼、現金補貼到延長產假等各種獎勵措施,今年則是由中央政府帶頭,斥資900億人民幣推動遍及全中國的獎勵計畫。

美國耶魯大學人口統計學家兼社會學教授臧曉露說,優惠補貼從地方升級到中央,顯示當局已經將生育危機視為緊迫且全國性的問題;其所傳達的訊息很明確,就是「我們不僅催生,也終於要拿錢出來(鼓勵你們生)了」。

該新計畫也為2025年以前出生的3歲以下幼童提供部分補貼,深受有資格領錢的家長歡迎;但臧曉露以日韓等國過去推出類似政策都失敗為由指出,此等補貼計畫難以提高生育率。此外,相較於中國的高房價、長工時與就業市場不穩定,微薄的育兒補貼根本無法誘使年輕人結婚生子。

「這問題(低生育率)真的非僅限於(育兒)成本。許多年輕人對未來心存疑慮,像是工作保障、父母年邁、社會壓力等,給錢無法解決民眾如今面臨的情緒倦怠。」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