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將營業秘密視為競爭力管理。(路透資料照)
〔記者林菁樺/台北報導〕護國神山台積電(2330)爆發洩密案,震驚各界,但台積電的智慧財產布局享譽國際,在國內外已是連9年的國內專利申請王,而外界看不到的「營業秘密」數量更為龐大,護國神山有自己一套獨特的自我保護措施。
台灣是全球半導體重鎮,國內、外供應鏈上下游多是採取「營業秘密」或申請「專利」、「積體電路布局」等3機制來保護,專利、積體電路布局等都是透過申請有明確法律保障;營業秘密則由企業內部管理,外界無法知悉。
以發明專利來看,可獲得20年保護,但須先公開、公告,容易遭仿冒;營業秘密因具秘密性,只要業者自我控管得宜,可避免被仿冒。過去智慧局就說明,專利保護可能會因為「逆向工程」被拆解,因此台積電以營業秘密保護為主。而台積電在台的專利申請已是連9年冠軍,但專利只是冰山一角,實際上台積電研發經費不斷創高,更多營業秘密都蘊藏在海底冰下,台積電的研發創新腳步沒有停止過。
至於要達到營業秘密保護,需要符合「秘密性」、「經濟性」及「合理保密措施」三大要件,才能構成營業秘密條件,台積電獨有一套管理法,更將營業秘密視為競爭力管理。
台積電有內建一套營業秘密註冊制度,有形化紀錄、便於管理,還能藉大數據來分析工程師背景,且連同客戶、供應商都需要管理,不讓外來的技術污染,也要防堵機密外洩,監控機制更可運用高科技記錄,一旦要提告就可快速舉證,若要出手就會要快、狠、準,可有效嚇阻侵權者。
法規制度部分,我國對於核心關鍵技術的營業秘密保護法規日益完整,「營業秘密法」在1996年修訂,制訂時僅有民事責任,到了2013年修正,對偷竊營業秘密到「域外」使用加重處分,最高可判10年;「國家安全法」2022年補足「漏洞」,只要是侵害國家核心關鍵技術營業秘密的行為,即使是在台灣,但交給敵對勢力,最高可判12年徒刑。
此次台積電竊密案,是涉嫌非法取得2奈米製程技術機密,因14奈米以下製程的IC製造技術為國家核心關鍵技術,依國安法加重刑責最高達12年有期徒刑、新台幣1億元罰金,外界推測這可能是我國修訂「國家安全法」後,適用的首起案件。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